小筏平如舫,文纱蔽赤栏。
只贪下水易,谁识上滩难。
蕨粉和为馔,石班鲙作盘。
梅天多骤雨,重来晚亦寒。
小筏平如舫,文纱蔽赤栏。
只贪下水易,谁识上滩难。
蕨粉和为馔,石班鲙作盘。
梅天多骤雨,重来晚亦寒。
这首《泛溪》由明代诗人袁宏道所作,描绘了泛舟溪流的独特体验与感受。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与人与自然的互动。
首句“小筏平如舫”,以“小筏”与“舫”相对比,突出了小筏的轻巧与平稳,仿佛在水面滑行一般,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接着,“文纱蔽赤栏”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文纱(可能指船上的装饰物)比作遮蔽赤栏(可能指船舷或栏杆),形象地描绘了船只的装饰与保护,增添了画面的美感。
“只贪下水易,谁识上滩难。”这两句诗揭示了泛舟过程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顺流而下的轻松愉悦与逆流而上的艰难挑战。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自然环境的复杂性,也寓意着人生的起伏与挑战。
“蕨粉和为馔,石班鲙作盘。”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舟行途中的人文风情。蕨粉与石斑鱼是当地常见的食材,诗人通过将它们融入饮食之中,展现了舟行生活的一种朴实与满足感。蕨粉作为主食,石斑鱼作为菜肴,简单却充满生活气息。
最后,“梅天多骤雨,重来晚亦寒。”总结了舟行时的天气状况,梅雨季节的特点是多变的天气与寒冷的夜晚。这句话不仅描绘了当时的自然环境,也暗示了舟行的不确定性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体而言,《泛溪》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生活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竹院主人新筑室,涓吉上梁辰取乙。
鸠工度材合忙冗,分韵题诗能暇逸。
独怜久不到容成,片语全无课秋律。
自伤病足转拘挛,不复抛砖为倡率。
转庵忽传七字作,顿埽陈言洗凡质。
剩喜金风入诗思,定挽银河洗吟笔。
鼓宫宫动妙入神,上医医国愈吾疾。
联翩急埽烦寄似,已负今年七月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