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遍山颠与水涯,苦吟且不到春葩。
新篁已接三竿日,红药犹开四月花。
好句更烦衔两袖,嫩寒犹觉怯重纱。
留连小饮无须醉,明月翩翩扈翠华。
绿遍山颠与水涯,苦吟且不到春葩。
新篁已接三竿日,红药犹开四月花。
好句更烦衔两袖,嫩寒犹觉怯重纱。
留连小饮无须醉,明月翩翩扈翠华。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山间景色的细腻与生机。首联“绿遍山颠与水涯”,以“绿”字为线索,勾勒出满眼皆绿的春日景象,山巅与水边都被绿色覆盖,展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接着,“苦吟且不到春葩”一句,诗人似乎在沉浸于对春天美景的沉思与吟咏中,表达了对春天之美的深深感慨。
颔联“新篁已接三竿日,红药犹开四月花”,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观。新长的竹子已经与初升的日光相接,而四月里,红艳的芍药仍在绽放,展现了春天的多样性和生命力。这两句通过对比新竹与芍药的生长状态,生动地表现了季节更迭中的自然之美。
颈联“好句更烦衔两袖,嫩寒犹觉怯重纱”,则转而表达诗人对美好诗句的追求和对初春微寒的感受。诗人似乎在寻找能够完美捕捉春天韵味的诗句,但又因初春的微寒而感到些许畏惧,形象地展示了创作时的内心世界。
尾联“留连小饮无须醉,明月翩翩扈翠华”,以轻松愉快的笔调收尾。诗人邀请朋友在春夜的小饮中享受美好时光,不必过于沉醉,因为明月的陪伴已经足够。这一句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真挚流露,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美,以及在自然中寻求灵感与情感寄托的情怀。
新诗浮海尽先传,万里皇华已极天。
入寺冷心窥石井,采风蛮语杂秋田。
衣轻宝地嚣尘远,手绾明珰上国还。
更询同游方学士,可探还有正中偏。
披襟尤爱事南图,鹊起曾闻溢庆殊。
司马文心原锦绣,徐陵笔架是珊瑚。
诗裁仙径先红羽,月泛珠江满玉壶。
最好五云缭绕处,一门蝌蚪壮皇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