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铁源赵典闱见访奉赠一律同入花田携二章见赠用予原韵即于花田叠詶其意·其二》
《铁源赵典闱见访奉赠一律同入花田携二章见赠用予原韵即于花田叠詶其意·其二》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新诗浮海尽先传,万里皇华已极天。

入寺冷心窥石井,采风蛮语杂秋田。

衣轻宝地嚣尘远,手绾明珰上国还。

更询同游方学士,可探还有正中偏。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赵典闱在花田相会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雅的交融。

首联“新诗浮海尽先传,万里皇华已极天”,开篇即以“新诗”和“万里皇华”为引,暗示了诗人的作品如海浪般传播,而友人赵典闱的到来则如同皇华使者,跨越万里的距离,达到了诗人心中的极致境界。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文学成就,也表达了对友人到来的喜悦之情。

颔联“入寺冷心窥石井,采风蛮语杂秋田”,进一步描绘了与友人相聚时的场景。诗人与友人一同进入寺庙,内心平静如水,目光投向石井,仿佛在寻求心灵的宁静。同时,他们又在田野间采集民歌,与当地的方言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与人文之间的探索与融合。

颈联“衣轻宝地嚣尘远,手绾明珰上国还”,描述了诗人与友人穿着轻便的衣服,远离尘嚣,手握明珰(一种装饰品),返回文明之地。这一联既体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高洁品质的生活态度,也暗示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如同明珰一般珍贵。

尾联“更询同游方学士,可探还有正中偏”,最后诗人提出希望与同行的学者深入交流,探讨更多关于文学、哲学乃至人生的问题,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真理的追求。同时,也预示着这次相聚不仅仅是表面的交流,更是深层次的心灵碰撞与思想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以及他们在自然与人文、精神与物质世界间的深刻思考与探索,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浣溪沙·其一

阆苑瑶台风露秋。整鬟凝思捧觥筹。

欲归临别强迟留。

月好谩成孤枕梦,酒阑空得两眉愁。

此时情绪悔风流。

(0)

生查子·其八

长恨涉江遥,移近溪头住。

闲荡木兰舟,误入双鸳浦。

无端轻薄云,暗作廉纤雨。

翠袖不胜寒,欲向荷花语。

(0)

生查子·其四

坠雨已辞云,流水难归浦。遗恨几时休,心抵秋莲苦。

忍泪不能歌,试托哀弦语。弦语愿相逢,知有相逢否。

(0)

六么令·其三

日高春睡,唤起懒装束。

年年落花时候,惯得娇眠足。

学唱宫梅便好,更暖银笙逐。黛蛾低绿。

堪教人恨,却似江南旧时曲。

常记东楼夜雪,翠幕遮红烛。

还是芳酒杯中,一醉光阴促。

曾笑阳台梦短,无计怜香玉。此欢难续。

乞求歌罢,借取归云画堂宿。

(0)

丑奴儿

日高庭院杨花转,闲淡春风。

莺语惺忪,似笑金屏昨夜空。

娇慵未洗匀妆手,闲印斜红。

新恨重重,都与年时旧意同。

(0)

满庭芳·其二

绿绕群峰,红摇千柄,夜来暑雨初收。

共君乘兴,轻舸信悠悠。

且尽一尊别酒,荷香里、满酌轻讴。

明朝去,征帆夜落,何处好汀洲。风流。

吾小阮,朝辞东观,夕向南州。

况圣时、争教贾傅淹留。

若过浔阳亭上,琵琶泪、莫洒清秋。

堤边柳,从今爱惜,留待系归舟。

(0)
诗词分类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诗人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聂绀弩 朱孝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