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临江仙.和元遗山题扬州平山堂》
《临江仙.和元遗山题扬州平山堂》全文
宋 / 王奕   形式: 词  词牌: 临江仙

二十四桥明月好,暮年方到扬州。

鹤飞仙去总成休。襄阳风笛急,何事付悠悠。

几阕平山堂上酒,夕阳还照边楼。

不堪风景事回头。淮南新枣熟,应不说防秋。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王奕所作,名为《临江仙·和元遗山题扬州平山堂》。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怀旧之情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二十四桥明月好,暮年方到扬州。”这里诗人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到了晚年才来到扬州,对那里的景致有着深刻的印象。二十四桥常指扬州的古桥,而今夜之明月,则是诗中反复出现的情感寄托。

“鹤飞仙去总成休。”这句话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仿佛在说,无论是世间的纷争还是个人的奔波,最终都将平静下来,如同那飞走的鹤儿般自在。

“襄阳风笛急,何事付悠悠。”诗人提到襄阳的风笛,给人一种急促的感觉,仿佛在讲述某种紧迫的情绪。然而,这种情绪却又被交付给了悠悠的时光,让人不禁思考生命中的种种往事。

“几阕平山堂上酒,夕阳还照边楼。”诗人在这里描绘了一幅图景:在扬州的平山堂上饮酒,夕阳的余晖依然洒满了远处的边楼。这不仅是对环境的细腻描写,也反映出诗人的心境——即便是在边远的地方,也能享受那份宁静与美好。

“不堪风景事回头。”这句话表达了诗人面对美好的风景时,内心深处的感慨。或许是因为年岁已高,对往昔的记忆愈发珍视,所以在面对美景时,更觉不忍心转身离去。

“淮南新枣熟,应不说防秋。”最后两句诗中提到的“淮南新枣”指的是当地成熟的枣子,而“应不说防秋”则是在告诫自己或他人,不必过于担忧即将到来的秋季。这里有着对生活的从容与接受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扬州景色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在晚年时对生活、自然以及历史记忆深刻的情感联结。

作者介绍

王奕
朝代:宋   字:伯敬   号:斗山   籍贯:玉山(今属江西)   生辰:1293

王奕(生卒年不详),字伯敬,号斗山,玉山(今属江西)人。生于南宋,入元后曾出任玉山县儒学教谕。与谢枋得等南宋遗民交往密切,诗文中不乏以遗民自居的文句,所以《宋诗纪事》将他列入书中。清乾隆年间编《四库全书》,因王奕《玉窗如庵记》末署“岁癸巳二月朔,前奉旨特补玉山儒学教谕王奕伯敬谨撰并书”,认为“癸巳为至元三十年(1293),然则奕食元禄久矣,迹其出处,与仇远、白珽相类。”(《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六)改题元人。代表作品有《酹江月》、《摸鱼儿》和《沁园春》等。
猜你喜欢

二月朔日复雪·其二

落迥才飘堕,铺墀渐委繁。

过时休颂瑞,及冻得称恩。

乍觉皴鸡树,何须宴兔园。

遐心到齐豫,曾否遍斯番。

(0)

藻鉴堂

湖心构筑中有池,表里映彻涵琉璃。

水态云容冰泮候,日丽风条春浅时。

漾舟恰到澄鲜处,不涉来即欣始遇。

蜃窗钿几一凭临,题额当前触体悟。

朗朗何能似德操,汪汪且喜挹叔度。

(0)

自玉河泛舟至玉泉山即景杂咏·其二

柳眼将舒弱自扶,水村山墅接川途。

个中颇有丰年景,叠鼓声喧赛紫姑。

(0)

晓行即事三首·其三

两宵停跸到皇都,晓起翻怜七萃徒。

硉兀不辞鞭瘦马,更无欲歇怨长途。

(0)

箭草

草有称箭者,刺衣剧难去。

㢲入每切肤,倒钩常碍足。

胡不为芝兰,亦均沾雨露。

堪比浸润谮,宁辞肤受愬。

柔韧未易防,对此能无虑。

(0)

元夕灯词·其七

九华双炬照长楼,楼上仙人来往游。

今岁看灯有新使,孜孜益凛固金瓯。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谢谔 完颜璟 杨玉环 杨凝式 陆九韶 李联琇 何承天 杨孚 徐安贞 刘细君 吉中孚 苏涣 陈尧咨 苏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