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山前寺,兵馀扫地空。
汝今能协力,真是宝林通。
昔日山前寺,兵馀扫地空。
汝今能协力,真是宝林通。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由荒凉到和谐的转变。开篇“昔日山前寺,兵馀扫地空”两句,勾勒出一幅战争过后、寺庙被废弃的凄凉景象。“昔日”表明这是过去的情形,“山前寺”设定了场景,而“兵馀扫地空”则透露出了当时的荒凉与静寂,给人一种时间停滞的感觉。
然而,诗歌随后转向积极的变化:“汝今能协力,真是宝林通。”这里,“汝今”指的是现在的状态,与“昔日”形成对比,表明时过境迁,情况已有改观。“能协力”说明史宝通道长能够团结众人共同努力,而“真是宝林通”则形象地表达了寺庙的复兴和道教文化的传播,如同一座宝贵的林园重新焕发生机。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战争与和平的反思,更表现出了对于宗教信仰和文化复兴的期望。诗中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努力能够带来的积极变化。
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鸣。
一声梦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
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清波。
王畿优本少赋役,务闲酒熟饶经过。
此时晴烟最深处,舍南巷北遥相语。
翻日迥度昆明飞,凌风邪看细柳翥。
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
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闭声回翅归务速,西林紫椹行当熟。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