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其八》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其八》全文
明 / 方献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半亩塘边路几乂,尽堪傍柳更随花。

行行咫尺春常在,不用前川趋物华。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待隐园池亭旁漫步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表达了对春天永恒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存的感悟。

首句“半亩塘边路几乂”,以“半亩塘”为背景,描绘了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暗示了探索与发现的乐趣。这里的“乂”字,或许是在形容小径的复杂或曲折,也可能是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

次句“尽堪傍柳更随花”,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细致观察。柳树与花朵是春天常见的景象,诗人将它们并置,不仅体现了季节的变换,也寓意着生命的美好与多样性。这里“更随花”的“更”字,强调了柳树与花朵之间的相互映衬,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第三句“行行咫尺春常在”,直接点明了春天的存在并不依赖于遥远的距离或时间的流逝,而是随时随地,就在身边。这句诗通过“咫尺”一词,强调了春天的亲近与普遍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体会和热爱。

最后一句“不用前川趋物华”,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到见解。他认为,无需特意去追求远方的美景(“前川”),因为身边的每一处都充满了自然的华美(“物华”)。这句话既是对自然之美的颂扬,也是对当下生活态度的一种倡导——珍惜眼前的美好,不必总是向往远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以及对生活态度的积极表达。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画,更是诗人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和谐共鸣。

作者介绍

方献夫
朝代:明

(约1486—1541或1544)明广东南海人,初名献科,字叔贤,号西樵。弘治十八年进士。正德中授礼部主事,调吏部员外郎,旋从王守仁问学,谢病归西樵山中,读书十年。嘉靖初还朝,以议大礼称帝意,骤进少詹事。累官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辅政。持论和平,而舆论视为奸邪,连被劾。又见帝恩威不测,三疏引疾归。有《周易传义约说》、《西樵遗稿》。
猜你喜欢

闻移官报至示舍弟道原

孱蒙自弱龄,幸禀严慈诲。

束发通朝籍,辞亲千里外。

猥持小器资,不克大车载。

好近为善名,频复多言悔。

求全易生毁,过涉因罹害。

虎尾获安宁,鸡鸣兴怨艾。

浮云始悟轻,迟日深知爱。

将乞簪笏投,归奉垂堂诫。

矢志未及伸,新恩来至再。

金马忽奔投,九重羽檄逮。

渥哉宠命临,敢云稍懈怠。

(0)

水龙吟.乙卯七月重至京师和裴韵珊

浪游别久方蓬,酒边小坐浑疑梦。

河山举目,苍茫今古,紫金杯重。

秋气多悲,老怀都懒,无聊吟弄。

最难忘胜赏,凫潭社散,空萧寺、槐龙动。

林下追陪还共。乱云飞、碧天微空。

昆崙睡里,丁歌申舞,莺花千种。

棋局声喧,客窗烛短,埋忧无冢。

又西风竞沸,红尘十丈,似潮头涌。

(0)

小重山.歌席和古微韵

酒做奇温夜不寒。梦中浑未觉,客衣单。

睡馀呼茗麝煤残。惺忪际,惊倚玉琅玕。

去路指江关。唾痕襟袖在,别离难。

绣围金带恋馀欢。钗头凤,镫下几回看。

(0)

绿意.绿胡蝶

槐阴午翳。看珊珊翠袖,苔砌轻曳。

薄翅修眉,半臂螺痕,似浴春波犹腻。

蘼芜路冷裙腰窄,叹瘦损、青衫谁慰。

甚斜阳、几曲回廊,暗把画图描拟。

曾记薜萝池馆,柳绵吹尽了,舞衣憔悴。

倦抱清寒,弱怯新秋,怕说芭蕉身世。

绮楼夜雨西风峭,料魂断、草烟无际。

又谁知、梦醒花南,依旧碧栏慵倚。

(0)

西山看梅和老杜江上寻花七绝句·其六

苍藤翠木暗深溪,崖腹花高水口低。

新蝶领风随意舞,怪禽争树不成啼。

(0)

西山看梅和老杜江上寻花七绝句·其二

棕亭药院绕湖滨,山鸟山花占断春。

湖上老人亦可笑,梅花不看看游人。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许有壬 梁以壮 张洵佳 李洪 李英 乌斯道 卢楠 陈渊 董元恺 吴俨 唐之淳 张诩 曾广钧 释宝昙 杨时 谢逸 虞堪 罗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