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得馀干李尉书录示唐人于越亭诗因以寄题》
《得馀干李尉书录示唐人于越亭诗因以寄题》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古风

馀水之于越之鄙,筑基相对琵琶尾。

琵琶日日有秋声,雁过洞庭风入苇。

南斗戛湖波不起,长刀剡锋碧耳耳。

姱娥夜出在寒溪,青铜莹磨光几里。

朝因吴客幅蒲轻,满纸如蚕书可喜。

(0)
翻译
余水对于越地边远地区,如同对镜筑起根基在琵琶尾端。
琵琶天天响起秋日乐章,大雁飞过洞庭湖,风拂过芦苇丛。
南斗星映照湖面,却未激起涟漪,长刀似碧玉般闪亮。
美貌女子夜晚走出寒冷溪流,青铜器物经过精心打磨,光泽闪耀数里。
早晨,吴地的客人带来轻盈的画幅,纸上字迹犹如蚕丝般细密,令人欣喜。
注释
鄙:边疆, 边远地区。
筑基:建立基础。
琵琶尾:琵琶底部的装饰。
戛:触动。
湖波:湖面的波纹。
青铜:古代金属材料。
莹磨:擦拭得光亮。
幅蒲:画幅。
蚕书:细致的字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得馀干李尉书录示唐人于越亭诗因以寄题》,描绘了馀干地区与越地之间的山水景色以及历史文化的交融。首句“馀水之于越之鄙”点明了地理位置,接下来的“筑基相对琵琶尾”形象地描述了亭子的形状,如同琵琶倒置。诗人通过“琵琶日日有秋声,雁过洞庭风入苇”展现了季节变换和自然景观的宁静。

“南斗戛湖波不起,长刀剡锋碧耳耳”运用了奇特的意象,将星宿与湖面的平静相映照,同时暗示着锐利的兵器,增添了神秘感。接下来,“姱娥夜出在寒溪”引用神话传说,增添了诗意,而“青铜莹磨光几里”则描绘了月光下青铜器的光泽,营造出静谧而辉煌的画面。

最后两句“朝因吴客幅蒲轻,满纸如蚕书可喜”表达了诗人收到朋友书信的喜悦,以轻盈的纸张和如蚕丝般的字迹为喻,传递出友情的珍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融合了自然景色、历史典故和个人情感,展现出梅尧臣独特的艺术风格。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六朝门.元帝

木栅江城困魏军,王褒横议遏谋臣。

宾降未免俱为戮,一死安能谢益仁。

(0)

早发始兴

云里山已曙,舟中火初爇。

绿浦待行桡,玄猿催落月。

沿流信多美,况复秋风发。挂席借前期,晨鸡莫嘲?。

(0)

赠容南韦中丞

普宁都护军威重,九驿梯航压要津。

十二铜鱼尊画戟,三千犀甲拥朱轮。

风云已静西山寇,闾井全移上国春。

不独来苏发歌咏,天涯半是泣珠人。

(0)

塞下曲·其一

边头能走马,猿臂李将军。

射虎群胡伏,开弓绝塞闻。

海山谙向背,攻守别风云。

只为坑降罪,轻车未转勋。

(0)

洛城见贺自真飞升

子晋鸾飞古洛川,金桃再熟贺郎仙。

三清乐奏嵩丘下,五色云屯御苑前。

朱顶舞低迎绛节,青鬟歌对驻香軿。

谁能白昼相悲泣,太极光阴亿万年。

(0)

自君之出矣·其二

自君之出矣,明镜罢红妆。

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

(0)
诗词分类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诗人
潘之恒 李光地 崔遵度 丰稷 司马相如 李显 包融 花蕊夫人 杜琼 费祎 陈夔龙 戴明说 宋绶 蔡琰 钟离权 哥舒翰 冯小青 葛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