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向莺边系宝鞍,海门东畔把鱼竿。
无蒲萄酒博太守,有竹枝歌传小蛮。
到处名山留屐齿,看来元气在毫端。
绣娃辛苦描新样,肯信春风放牡丹。
不向莺边系宝鞍,海门东畔把鱼竿。
无蒲萄酒博太守,有竹枝歌传小蛮。
到处名山留屐齿,看来元气在毫端。
绣娃辛苦描新样,肯信春风放牡丹。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刘克庄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享受和对生活情趣的描绘。开篇“不向莺边系宝鞍,海门东畔把鱼竿”两句,设定了一种闲适自在的情境,诗人拒绝了追逐华丽外表的宝鞍,而是选择了平实而真挚的生活方式,去海边钓鱼,享受宁静的时光。
“无蒲萄酒博太守,有竹枝歌传小蛮”两句则表现出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情谊。没有华丽的宴席和高官的招待,但有的是简朴的竹枝词和小蛮(一种鸟名)的歌声,这些都是纯粹而不加修饰的人间美好。
“到处名山留屐齿,看来元气在毫端”两句,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每到一处著名的山川,都能感受到大自然赋予的生机与活力,正如人的精神气质,虽微小却充满力量。
最后,“绣娃辛苦描新样,肯信春风放牡丹”两句,诗人通过对刺绣工艺的赞美和对春天花开的描述,再次强调了生活中的真挚与自然的和谐。绣娃(刺绣女工)的辛勤劳作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而春风中开放的牡丹,则象征着生命力的蓬勃发展,显示出诗人对于生活美感的深刻体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淡泊明志、热爱生活的个性,以及他对真挚情感和纯粹美好的追求。
微之出守秋浦时,椎冰看捣万谷皮。
波工龟手咤今样,鱼网肯数荆州池。
霜纨夺色贾不售,虹玉丧气山无辉。
方船稳载献天子,善价徐取供吾私。
十年零落尚百一,持以赠我随清诗。
君宁久寄金谷地,方执赐笔磨坳螭。
当留此物朝上国,日侍帝侧书新仪。
不然名山副史本,褒拔元凯诛穷奇。
咨予文章非世用,画镂空尔靡冰脂。
挥毫才足记姓字,窃学又耻从师宜。
匆匆点污亦何忍,嘉贶但觉难为辞。
篇终有意责赵璧,穷国恐误连城归。
倾囊倒箧聊一报,安敢坐以秦为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