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宛柔荑悦素魂,频年离绪托吴门。
淡云去雁迷凉信,疏雨啼鸦搁暝痕。
荒址销馀金粉气,浣沙重问苧萝村。
苏台圮后无麋鹿,六代烟花一并论。
宛宛柔荑悦素魂,频年离绪托吴门。
淡云去雁迷凉信,疏雨啼鸦搁暝痕。
荒址销馀金粉气,浣沙重问苧萝村。
苏台圮后无麋鹿,六代烟花一并论。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柳树的凄美景象,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历史的沧桑感。首句“宛宛柔荑悦素魂”,以柔荑(嫩柳枝)的轻柔之美,映衬出诗人内心的纯净与高洁。接着,“频年离绪托吴门”一句,暗示着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不舍,将离别的情绪寄托在江南水乡的吴门。
“淡云去雁迷凉信,疏雨啼鸦搁暝痕”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淡云、去雁、疏雨、啼鸦,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秋日黄昏的画面,既展现了季节的更替,也隐含了时光流逝的无奈。
“荒址销馀金粉气,浣沙重问苧萝村”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历史的痕迹与现实的景致交织在一起。荒废的遗址中残留着往昔的繁华气息,而对浣纱女的追忆,则是对于美好时光与纯真情感的向往与怀念。
最后,“苏台圮后无麋鹿,六代烟花一并论”两句,以苏台(苏州的古称)的变迁为背景,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麋鹿的消失象征着时代的更迭,而“六代烟花”则概括了历史上多个朝代的繁华与衰落,最终归于一论,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循环与人生短暂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人生的独特感悟,情感深沉而不失雅致,语言优美而富有哲理,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柳眼偷金,梅肌晕玉,春信已催。
正浅寒天气,嫩晴日色,雨收巫峡,烟卷蓬莱。
青鸟衔音,彩鸾迎驾,白昼传呼王母来。
屏帏里,看合欢杯尽,连理花开。笙歌上下楼台。
更罗绮丛中薰麝煤。
想雪香酥暖,粉娇翠软,风流乐事,慰惬情怀。
花帽兰袍,皂鞋槐简,谁似何郎年少才。
人偕老,类鸳鸯匹偶,鸾凤和谐。
雪叶红凋,烟林翠减,独有寒梅难并。
瑞雪香肌,碎玉奇姿,迥得佳人风韵。
清标暗折芳心,又是轻泄,江南春信。
最好山前水畔,幽闲自有,横斜疏影。
尽日凭阑,寻思无语,可惜飘琼飞粉。
但怅望、王孙未赏,空使清香成阵。
怎得移根帝苑,开时不许众芳近。
免教向、深岩暗谷,结成千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