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前春早梅花开,关外肩舆春后来。
不向南枝采酸实,书生原自有盐梅。
关前春早梅花开,关外肩舆春后来。
不向南枝采酸实,书生原自有盐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春天经过梅关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关前春早梅花开”点明时节与地点,梅花在早春开放,预示着生机与希望。次句“关外肩舆春后来”则以轻快的笔触描绘了春日跟随肩舆(一种轻便的交通工具)到来的情景,仿佛春意随着行人的脚步而至。
接着,“不向南枝采酸实”一句,诗人通过一个细节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尊重。南枝上的果实可能还略显酸涩,但正是这种自然的状态,让诗人意识到,即使是初春的酸涩,也自有其价值,正如书生之于国家,虽未成熟,却能担负起调和国家、社会的责任,如同盐梅之于饮食,不可或缺。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引,寓含哲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个人角色与社会责任的思考。通过细腻的观察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自身使命的体认。
滕王高阁临江渚,东边日出西边雨。
十五年前此会同,天际张帷列樽俎。
公今此去何时归,我今停杯一问之。
春风两岸水杨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偶向东湖更向东,杏花两株能白红。
落拓旧游应记得,插花走马月明中。
荏苒荏苒瞻西海,明年花开复谁在。
杏花杨柳年年好,南去北来人自老。
少壮几时奈老何,与君把箸击盘歌。
歌罢仰天叹,六龙忽蹉跎。
眼中了了见乡国,自是不归归便得。
欲往城南望城北,此心炯炯君应识。
十五能文西入秦,三十无家作路人。
时命不将明主合,布衣空惹洛阳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