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气消磨不复存,旧朝台殿祇空村。
孤城倚薄青天近,细雨侵凌白日昏。
稍觉野云成晚霁,却疑山月是朝暾。
此时江海无穷兴,醒客忘言醉客喧。
霸气消磨不复存,旧朝台殿祇空村。
孤城倚薄青天近,细雨侵凌白日昏。
稍觉野云成晚霁,却疑山月是朝暾。
此时江海无穷兴,醒客忘言醉客喧。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荒凉与孤寂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往昔繁华时代的感慨和现实世界的无奈。"霸气消磨不复存,旧朝台殿祇空村"两句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过去权势与辉煌现在仅剩废墟的强烈对比,诗人借此抒发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孤城倚薄青天近,细雨侵凌白日昏"两句则描绘了一种孤独和被忽略的场景。孤城指代古时的城堡,倚靠在苍茫的天际,给人以萧索之感。而细雨侵凌白日,则营造出一种时间停滞、光阴漫长的氛围。
"稍觉野云成晚霁,却疑山月是朝暾"两句中,诗人通过自然景物——野云和山月——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日夜交替的困惑与不解。这种迷茫感增添了一层哲思。
最后两句"此时江海无穷兴,醒客忘言醉客喧"则转而描绘出一种生机勃勃、热闹非凡的情景。诗人通过对比清醒与醉酒之人的不同反应,表现了生活中的矛盾和多样性。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一种复杂而深邃的人生哲理,是王安石在宋代文学中独树一帜的风格。
庐山之胜,秀出斗旁。参于衡岳,镇东南方。
民人所瞻,神天攸宅。赍梦之祥,乃兴自昔。
惟天聪明,矜此下民。监求其莫,恐有不闻。
惟神司之,云轺风马。乃诹乃访,周游天下。
不疾不速,不察而明。天何言哉,民无嚬呻。
是为福庭,列圣祗敬。锡羡隤祉,有感斯应。
明明我圣,惟一乃心。不显亦临,敢有弗钦。
宝画金扁,徽称明诏。日月之揭,山川有耀。
邃殿在后,新阁在前。如君当御,而臣仰焉。
时节冠佩,会朝帝所。达民之情,佑我圣主。
民戴我圣,与天无极。天佑我宋,子孙千亿。
民拜稽首,愿垂表经。从臣刻辞,永锡休声。
我闻桃花源,其先是秦世。
当时避地人,岁久俱已逝。
其后长子孙,生理还不废。
种桃以自营,结茅以自憩。
有儿但发蒙,初不工六艺。
有田但收禾,了不输二税。
有鸡只晨号,有犬不夜吠。
渊明爱其真,为此成新制。
我久闻其风,褰裳思一诣。
所虑路难通,仍恐水难厉。
梦寐不能忘,抱恨知几岁。
所恨天见私,于此施嘉惠。
贻我万株桃,漫山迷眼界。
却胜武陵溪,草树相蒙蔽。
相去复不远,只在吾庐外。
人号小桃源,景物适相契。
故国当年得意,射麋上苑,走马长楸。对葱葱佳气,赤县神州。好景何曾虚过,胜友是处相留。向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断狂游。
胡尘卷地,南走炎荒,曳裾强学应刘。空漫说、螭蟠龙卧,谁取封侯。塞雁年年北去,蛮江日日西流。此生老矣,除非春梦,重到东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