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透秋衣不忍眠,更何处觅蕊珠仙。
水光夜气无三伏,人影花阴共一船。
菱藻有香风四合,地天无际月双圆。
碧筒剩对青山吸,此乐人间几百年。
凉透秋衣不忍眠,更何处觅蕊珠仙。
水光夜气无三伏,人影花阴共一船。
菱藻有香风四合,地天无际月双圆。
碧筒剩对青山吸,此乐人间几百年。
这首宋朝诗人萧立之的《七月十五夜云心邀泛北湖》描绘了一幅清凉宁静、月色如洗的夏夜湖上图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与向往。
首句“凉透秋衣不忍眠”,以“凉”字开篇,营造出一种清冷而舒适的氛围,仿佛秋日的微风吹过,让人心旷神怡,难以入眠。接着,“更何处觅蕊珠仙”一句,借神话中的蕊珠仙子隐喻,表达了诗人对于超凡脱俗、远离尘嚣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在现实世界中难以寻觅到如此纯净心灵的伴侣。
“水光夜气无三伏,人影花阴共一船”两句,将画面拉近,描绘了夜晚湖面上水波与月光交织的美丽景象,以及人在船上与花影相伴的和谐场景。这里的“无三伏”不仅指天气的凉爽,也暗含了诗人对摆脱炎热酷暑、心灵得到清凉的渴望。
“菱藻有香风四合,地天无际月双圆”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美好。菱角与藻类散发的香气,以及四周弥漫的清凉之风,营造出一种清新宜人的氛围。同时,地天相连、月圆双照的景象,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圆满。
最后,“碧筒剩对青山吸,此乐人间几百年”两句,以“碧筒”(一种用竹筒装酒饮用的方式)为喻,表达了诗人与自然亲密接触、享受生活之乐的情境。这不仅是对眼前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短暂而美好的深刻感悟,寄寓了诗人对永恒快乐的追求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内心平静与生活乐趣的追求,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作品。
出自行春门,山明烟雾敛。
平湖芳草生,野水绿如染。
园亭桃李花,相映杯潋滟。
乘风登白纻,石路不巇险。
大江远漫漫,浮云闲冉冉。
绝顶尊俎列,微酡入腮脸。
山僧煮茗迎,松下门半掩。
穿林叩仙洞,琼章借披检。
钓台更留酌,真乐意无慊。
因嗟久城市,不觉时荏苒。
今日良宴集,兰亭视何忝。
同行皆俊彦,冠佩罗整俨。
临溪咏而归,悠然忆曾点。
玉釭开尽丹葩,画檐深宿蟾蜍影。
门掩清宵,声来何处,堂空人静。
如竹梳风,如荷过雨,如泉发井。
向罗帏细细,如歌如语,还如暗虫相命。
绣被沉薰正暖,梦云车、紫鹓双并。
洞庭旷野,九韶齐奏,殷天笙磬。
别有蛾眉,鼓琴弹瑟,江鸣山应,待翛然睡觉,炉存馀灺,鸡啼窗囧。
雨歇凉生,天高气爽,又是一岁重阳。
雁声来处,云白草茫茫?
黄菊知人无酒,也不惜、椷死幽芳。
龙山上,西风暝霭,落日下牛羊。
登楼,何限兴,一齐分付,络纬寒螀。
把古今闲事,莫更思量。
坐到银河案户,城角尽、月转空墙。
凝眸久,惊乌蜚起,零露湿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