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九日游马祖岩》
《九日游马祖岩》全文
宋 / 赵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环城往往尽高峰,更欲登高底可同。

马祖自今成故实,龙山翻觉堕虚空。

当公迭唱青霄上,政我孤吟返照中。

要是不孤吹帽节,孰云真隔马牛风。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jiǔyóuyán
sòng / zhàofān

huánchéngwǎngwǎngjìngāofēnggèngdēnggāotóng

jīnchéngshílóngshānfānjuéduòkōng

dānggōngdiéchàngqīngxiāoshàngzhèngyínfǎnzhàozhōng

yàoshìchuīmàojiéshúyúnzhēnniúfēng

翻译
环绕城市的都是巍峨的山峰,想要再攀登又能找到谁同行。
马祖的故事如今已成过往,龙山似乎也显得空荡荡。
当您们在高处齐声歌唱,我只是独自在夕阳下低吟。
若非这孤独的吟唱,又有谁能说我们的志向相隔如马牛之不相及。
注释
环城:环绕城市。
往往:处处。
尽:全部。
高峰:高大的山峰。
更欲:更加想要。
登高:登山。
底:何,哪里。
可同:能有相同的人。
马祖:指人名或典故,可能指马祖道一(佛教禅宗大师)。
故实:过去的事实,典故。
龙山:可能指某座有象征意义的山。
堕虚空:显得空虚。
当公:当你们。
迭唱:轮流歌唱。
青霄:青天。
政我:只是我。
孤吟:独自吟唱。
返照:夕阳。
要是:如果。
不孤:非孤独。
吹帽节:可能指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的传统,有时会以吹帽游戏为乐。
孰云:谁说。
真隔:真正隔阂。
马牛风:比喻彼此毫不相干。
鉴赏

这首宋诗《九日游马祖岩》是赵蕃所作,描绘了诗人登高游览马祖岩的场景。首句“环城往往尽高峰”展现了城市四周山峰环绕的壮丽景色,诗人想要攀登的心情跃然纸上。接着,“更欲登高底可同”表达了他对与谁共享此景的期待,暗示了孤独之意。

“马祖自今成故实”借用了佛教马祖道一的故事,暗指此处已成为历史遗迹,增添了怀古之情。而“龙山翻觉堕虚空”则通过对比,强调眼前山景的空灵和深远,诗人仿佛置身于虚无之中,心境超脱。

“当公迭唱青霄上”描绘了众人欢歌的情境,与自己“政我孤吟返照中”的孤独吟咏形成对比,流露出一种孤独而高洁的志趣。最后两句“要是不孤吹帽节,孰云真隔马牛风”,以重阳节登高习俗中的“吹帽”典故,表达出诗人即使在孤独中,也坚守自我,不为世俗所影响的风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登高游历,寓含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品格的坚守,展现了丰富的内心世界。

作者介绍

赵蕃
朝代:唐

猜你喜欢

临江仙

明月寺前明月夜,依然月色如银。

明明明月是前身。回头成一笑,清冷几千春。

照彻大千清似水,也曾照彻微尘。

莫将圆相换眉颦。人间三五夜,误了镜中人。

(0)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0)

答友人论学

逐字笺来学转难,逢人个个说曾颜。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

(0)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0)

潼关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0)

移居二首·其一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董恂 刘晏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吴季子 郑伯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