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城往往尽高峰,更欲登高底可同。
马祖自今成故实,龙山翻觉堕虚空。
当公迭唱青霄上,政我孤吟返照中。
要是不孤吹帽节,孰云真隔马牛风。
环城往往尽高峰,更欲登高底可同。
马祖自今成故实,龙山翻觉堕虚空。
当公迭唱青霄上,政我孤吟返照中。
要是不孤吹帽节,孰云真隔马牛风。
这首宋诗《九日游马祖岩》是赵蕃所作,描绘了诗人登高游览马祖岩的场景。首句“环城往往尽高峰”展现了城市四周山峰环绕的壮丽景色,诗人想要攀登的心情跃然纸上。接着,“更欲登高底可同”表达了他对与谁共享此景的期待,暗示了孤独之意。
“马祖自今成故实”借用了佛教马祖道一的故事,暗指此处已成为历史遗迹,增添了怀古之情。而“龙山翻觉堕虚空”则通过对比,强调眼前山景的空灵和深远,诗人仿佛置身于虚无之中,心境超脱。
“当公迭唱青霄上”描绘了众人欢歌的情境,与自己“政我孤吟返照中”的孤独吟咏形成对比,流露出一种孤独而高洁的志趣。最后两句“要是不孤吹帽节,孰云真隔马牛风”,以重阳节登高习俗中的“吹帽”典故,表达出诗人即使在孤独中,也坚守自我,不为世俗所影响的风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登高游历,寓含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品格的坚守,展现了丰富的内心世界。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