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五丈高,白云浩如海。
城郭在云中,山人在云外。
日出五丈高,白云浩如海。
城郭在云中,山人在云外。
这首元代诗人黄清老的《望云》以壮丽的自然景观为背景,描绘了日出时分云海翻腾的壮观景象,以及城郭与山峦在云雾中的若隐若现之态,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飘渺空灵的艺术氛围。
首句“日出五丈高”,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日出时的壮丽景象,仿佛太阳从地平线升起的高度达到了五丈之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更替和生命的活力。
接着,“白云浩如海”一句,将白云比作浩瀚的大海,形象地展现了云层的广阔无垠,以及其动态变化的美感。云海随着日出而翻滚,与日光相互映照,形成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
“城郭在云中,山人在云外”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现实的意境。城郭与山峦仿佛被云雾所包围,置身于云海之中,既体现了自然界的神秘莫测,也寓意着人世间的虚幻与短暂。这种景象让人不禁思考人生的意义与存在的价值,产生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由的精神追求。
整体而言,《望云》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神秘,还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思与艺术魅力的佳作。
乱云低薄暮,微雨洗清秋。
凉蟾乍飞破镜,倒影入南楼。
水面金波滟滟,帘外玉绳低转,河汉截天流。
桂子堕无迹,爽气袭征裘。广寒宫,在何处,可神游。
一声羌管谁弄,吹彻古梁州。
月自于人无意,人被月明催老,今古共悠悠。
壮志久寥落,不寐数更筹。
日观大士道眼空,佯狂自唤温相公。
浩然之气塞天地,书法悟入蒲萄宫。
有时泼墨动江浦,叱喝怒骂生风雨。
草圣绝倒张伯英,春蚓秋蛇何足数?
龙须倒捲鬼眼枯,枯藤脱落无根株。
多年明有唤不下,烂叶搭架秋模糊。
流沙渡头听鼍鼓,沧海桑田事非古。
大士于此不露机,示人落落离言语。
只今相去数十年,看书看画心茫然。
安得美酒三百船,与君大醉西湖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