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三年,重游此地。云庵寂阒忘心意。
有时忻则看仙经,自然理达真明异。
真乐希夷,道尊德贵。俱损无有忘忧喜。
洞天清隐混嚣尘,要登云路先超彼。
一别三年,重游此地。云庵寂阒忘心意。
有时忻则看仙经,自然理达真明异。
真乐希夷,道尊德贵。俱损无有忘忧喜。
洞天清隐混嚣尘,要登云路先超彼。
这首元代刘处玄的《踏云行》描绘了诗人久别之后再次游历旧地的感慨与体验。首句“一别三年,重游此地”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叹。接下来,“云庵寂阒忘心意”写出了庵中的宁静,使诗人的心灵得到了暂时的净化,忘却了世俗烦恼。
“有时忻则看仙经,自然理达真明异”两句,诗人通过阅读佛经,领悟到了超越凡尘的真理,感受到一种超然的快乐和智慧。“真乐希夷,道尊德贵”进一步强调了对道家思想的崇尚,认为真正的快乐源于内心的平和与道德的高尚。
最后两句“俱损无有忘忧喜,洞天清隐混嚣尘”表达了诗人追求的境界——在纷扰的尘世中保持内心的清净,通过超脱达到忘忧忘喜的境地。结尾“要登云路先超彼”则寓意着只有超越世俗,才能踏上通往更高境界的云路。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个人游历为线索,融入了对道家哲学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玉笙残,铜斗涩,斑管抛荒久。
浪传钞,词两卷,原非秦七黄九。
苏完才子,管领苏台,为政最风流。
兴往情来,琼瑶赠我报之玖。拌作词场冯妇。
齿冷屯田柳。重检点,箧中书,刊成百卷还又。
花间婪尾,尖合浮屠,赖有此编留。
买菜求添,沾沾可笑否。
雾影低迷,烟痕作态,为酿一天寒艳。
清冷如斯,谁把玉奴频唤。
看樽前、起舞因风,渐帘外、飞花成片。
甚闲情、整日恹恹,望云不远望人远。
是谁高卧偃,不觉光阴暗度,梅花开遍。
做不成春,偏向春来消散。
问灞桥、诗思谁传,算只有、幽人缱绻。
更那堪、白发萧萧,望青山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