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颂古七首·其三须弥山》
《颂古七首·其三须弥山》全文
宋 / 释克勤   形式: 偈颂

石笋抽条,泥牛吼月。

谁料同舟自胡越,应机涌出须弥卢。

一念不生,何处雷,无处雪,金刚宝剑当头截。

(0)
鉴赏

这首诗以奇特的意象和深刻的禅理,展现了佛教中“须弥山”的概念,以及对“一念不生”境界的追求。

“石笋抽条,泥牛吼月”,这两句以自然景象起笔,石笋如同新生之物,泥牛在月光下发出吼声,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动态美。同时,也隐喻着生命的成长与觉醒。

“谁料同舟自胡越,应机涌出须弥卢”,这里运用了“同舟共济”的比喻,将不同背景、不同地域的人比作同舟的旅人,却因“自胡越”而相隔遥远。然而,“应机涌出须弥卢”则揭示了一种超越表面差异、直达内心深处的智慧,如同须弥山般高大、庄严,象征着佛法的深邃与广大。

“一念不生,何处雷,无处雪,金刚宝剑当头截”,这几句进一步深化了对禅宗境界的理解。“一念不生”是禅宗修行中的重要概念,意味着心灵的平静与清明,没有杂念的干扰。在此基础上,诗人提出“何处雷,无处雪”,形象地表达了在“一念不生”的状态下,外界的一切现象都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仿佛雷声与雪花都不再存在。最后,“金刚宝剑当头截”则象征着通过这种修行达到的内在力量,如同金刚宝剑一般,能够斩断一切烦恼与束缚,实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佛教禅宗对于生命、宇宙和自我认知的独特见解,以及追求内心平静与解脱的修行之路。

作者介绍

释克勤
朝代:宋

释克勤(一○六三~一一三五),字无著,号佛果,彭州崇宁(今四川郫县西北)人。俗姓骆。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法演禅师法嗣。历住妙寂、六祖、昭觉等寺。徽宗政和中诏住金陵蒋山,敕补天宁、万寿。高宗建炎初,又迁金山,赐号圆悟禅师。改住云居,复领昭觉。绍兴五年卒,年七十三。赐号灵照,谥真觉禅师(《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作正觉)。事见《鸿庆居士集》卷四二《圆悟禅师传》,《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今录诗七十二首。
猜你喜欢

宝云丛翠亭

群山驾肩东南倾,平湖照眼正中明。

上人置亭倚绝巘,宝云拂树当前楹。

春阳未彻地先暖,秋景欲下风已清。

衰才不足道佳景,聊书丛翠为其名。

(0)

永寿太君挽词·其二

身谢汉廷路,神游湘水归。

山川想如昔,邻里欲谁依。

梦幻久已寤,悲欢今是非。

最伤芸阁彦,无复老莱衣。

(0)

郊外马嘶

春草满空春水流,土人放马白蘋洲。

细风迟日嘶鸣处,遥忆金明池上游。

(0)

古兴十六首·其四

修道须阴功,留侯亦何为。

区区欲报怨,方为帝王师。

辟谷学赤松,强为女子饴。

黄石更殉葬,空令后人疑。

(0)

婵娟亭

天边新月一弦生,堂上美人肢体轻。

何似君家庭下竹,孤风高节照人清。

(0)

零陵观大水

春雨淫不已,江水一夕涨。

初闻渐其栅,离明已三丈。

老弱走山去,浮沉困丁壮。

高楼半欲没,木杪维舟舫。

睢阜已怀襄,那能辨闾巷。

升高瞰其下,犬牙萦叠嶂。

始知地形隘,何由保无恙。

湘川浩东下,其势不相让。

安得驱山泽,移徙就空旷。

市井安且平,黎民获生养。

群流亦适性,千里肆夷漾。

斯怀知未遂,蓬茆独怊怅。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刘秀 甄氏 祢衡 刘启 邹阳 班彪 路温舒 戴圣 向秀 鸠摩罗什 左丘明 韩非 庄周 李耳 荀子 李斯 曾参 吕不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