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笋抽条,泥牛吼月。
谁料同舟自胡越,应机涌出须弥卢。
一念不生,何处雷,无处雪,金刚宝剑当头截。
石笋抽条,泥牛吼月。
谁料同舟自胡越,应机涌出须弥卢。
一念不生,何处雷,无处雪,金刚宝剑当头截。
这首诗以奇特的意象和深刻的禅理,展现了佛教中“须弥山”的概念,以及对“一念不生”境界的追求。
“石笋抽条,泥牛吼月”,这两句以自然景象起笔,石笋如同新生之物,泥牛在月光下发出吼声,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动态美。同时,也隐喻着生命的成长与觉醒。
“谁料同舟自胡越,应机涌出须弥卢”,这里运用了“同舟共济”的比喻,将不同背景、不同地域的人比作同舟的旅人,却因“自胡越”而相隔遥远。然而,“应机涌出须弥卢”则揭示了一种超越表面差异、直达内心深处的智慧,如同须弥山般高大、庄严,象征着佛法的深邃与广大。
“一念不生,何处雷,无处雪,金刚宝剑当头截”,这几句进一步深化了对禅宗境界的理解。“一念不生”是禅宗修行中的重要概念,意味着心灵的平静与清明,没有杂念的干扰。在此基础上,诗人提出“何处雷,无处雪”,形象地表达了在“一念不生”的状态下,外界的一切现象都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仿佛雷声与雪花都不再存在。最后,“金刚宝剑当头截”则象征着通过这种修行达到的内在力量,如同金刚宝剑一般,能够斩断一切烦恼与束缚,实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佛教禅宗对于生命、宇宙和自我认知的独特见解,以及追求内心平静与解脱的修行之路。
春雨淫不已,江水一夕涨。
初闻渐其栅,离明已三丈。
老弱走山去,浮沉困丁壮。
高楼半欲没,木杪维舟舫。
睢阜已怀襄,那能辨闾巷。
升高瞰其下,犬牙萦叠嶂。
始知地形隘,何由保无恙。
湘川浩东下,其势不相让。
安得驱山泽,移徙就空旷。
市井安且平,黎民获生养。
群流亦适性,千里肆夷漾。
斯怀知未遂,蓬茆独怊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