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遇本非因绍介,登门不谓便无期。
倾心问及言犹在,投贽书成事已悲。
作镇方甘建邺水,惜贤尤在中兴时。
伤心无复咨疑事,还似当年徐孺碑。
辱遇本非因绍介,登门不谓便无期。
倾心问及言犹在,投贽书成事已悲。
作镇方甘建邺水,惜贤尤在中兴时。
伤心无复咨疑事,还似当年徐孺碑。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嵲的作品,名为《挽张全真诗二首(其一)》。从内容来看,诗人在表达对故人张全真的怀念之情。张全真,字子敬,是北宋时期的道士,以修炼丹药、羽化登仙闻名于世。
首句“辱遇本非因绍介”表明诗人与张全真的相识并非通过他人的介绍,而是出自内心的尊重和仰慕。紧接着“登门不谓便无期”,则透露出诗人对张全真门庭若市、门客如云的景象的怀念,似乎在表达一种期待与之再次相见的心情。
第三句“倾心问及言犹在”中,“倾心”一词形容诗人倾诉衷肠,如同倾倒心中的思念。而“言犹在”则是说张全真留下的教诲或言语仍然存在,仿佛耳边回响。随后“投贽书成事已悲”,这里的“投贽”指的是诗人向张全真表示敬意和礼物,而“书成事已悲”则表达了诗人在写下这份情感时所感到的悲凉。
第五句“作镇方甘建邺水”中,"作镇"可能是指某种修筑或建筑活动,而“方甘建邺水”则可能是在形容张全真曾经居住的地方,或是一处风景名胜。紧接着的“惜贤尤在中兴时”,诗人表达了对张全真的惋惜之情,认为他是难得的人才,而“中兴时”则可能指的是某个朝代或历史时期的复兴。
末两句“伤心无复咨疑事,还似当年徐孺碑”,诗人感叹没有机会再次询问和探讨张全真的事迹,只能在内心深处保留着对他的记忆。"徐孺碑"可能是指古代某个著名的碑刻,也许是张全真与之相关的历史遗迹。
整首诗透露出诗人对张全真的崇敬和怀念,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了对这位道士生平事迹的深切缅怀。
马鞍山在句吴东,山中佳气时郁葱。
层峦起伏积空翠,芙蓉削出青天中。
六丁夜半石垒壁,殿阁煌煌绚金碧。
响师燕坐讲大乘,虎来问法作人立。
天花散雨娑罗树,闻声供命云深处。
我时细读孟郊诗,兴来更上龙洲墓。
忆昔曾同信信友,七尺枯藤长在手。
数年音问堕茫然,顿觉羁怀醉如酒。
嗟彼习俗耽欢娱,锦鞯细马红氍毹。
画船吹箫挝大鼓,吴儿棹歌越女歈。
只今歌乐难再得,面颜已带风尘色。
何如张宴溪上楼,山光倒浸湖光白。
我爱虎头金粟子,十载论交淡如水。
每怀故旧参与商,三老到门惊复喜。
我留玉山君即归,天风泠泠吹客衣。
人生会合如梦寐,焉能对酒成吁嚱。
我歌长歌君起舞,山川信美非吾土。
褰裳涉涧采昌阳,且向山中作端午。
《端阳前一日于顾仲瑛席上分题赋得昆山》【明·自恢】马鞍山在句吴东,山中佳气时郁葱。层峦起伏积空翠,芙蓉削出青天中。六丁夜半石垒壁,殿阁煌煌绚金碧。响师燕坐讲大乘,虎来问法作人立。天花散雨娑罗树,闻声供命云深处。我时细读孟郊诗,兴来更上龙洲墓。忆昔曾同信信友,七尺枯藤长在手。数年音问堕茫然,顿觉羁怀醉如酒。嗟彼习俗耽欢娱,锦鞯细马红氍毹。画船吹箫挝大鼓,吴儿棹歌越女歈。只今歌乐难再得,面颜已带风尘色。何如张宴溪上楼,山光倒浸湖光白。我爱虎头金粟子,十载论交淡如水。每怀故旧参与商,三老到门惊复喜。我留玉山君即归,天风泠泠吹客衣。人生会合如梦寐,焉能对酒成吁嚱。我歌长歌君起舞,山川信美非吾土。褰裳涉涧采昌阳,且向山中作端午。
https://shici.929r.com/shici/zAGNv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