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九华山费拾遗》
《寄九华山费拾遗》全文
唐 / 顾非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先生九华隐,鸟道隔尘埃。

石室和云住,山田引烧开。

久闲仙客降,高卧诏书来。

一入深林去,人间更不回。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jiǔhuáshānfèishí
táng / fēixióng

xiānshēngjiǔhuáyǐnniǎodàochénāi
shíshìyúnzhùshāntiányǐnshāokāi

jiǔwénxiānjiànggāozhàoshūlái
shēnlínrénjiāngènghuí

注释
先生:指代隐居者。
九华隐:九华山的隐士。
鸟道:险峻的山路,只有飞鸟能通行。
尘埃:世俗尘土。
石室:山中的石屋。
云住:与云为伴,形容高远清幽。
山田:在山上耕种的土地。
引烧开:用火烧荒,开辟农田。
久闲:长久的隐居生活。
仙客:比喻超凡脱俗的人。
高卧:悠闲地躺着,表示隐居生活。
诏书:皇帝的命令或文书。
深林:茂密的森林。
人间:人间世界。
更不回:不再返回。
翻译
先生在九华山隐居,山路险峻仿佛与尘世隔绝。
他住在与云共处的石室中,耕种山田,以火开荒。
长久以来,仙人般的他降临人间,皇帝的诏书也特地前来传达。
一旦进入深深的森林,他就不再回归人间。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九华山中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先生九华隐,鸟道隔尘埃"表明隐者选择了九华山作为隐居之地,即使是鸟儿飞过,也似乎与尘世的喧嚣相隔离。"石室和云住,山田引烧开"则形象地展示了隐者的生活环境,他的居所如同石室,与云共处;而山中的田地,则通过焚烧的方式进行开垦,显示出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业活动。

"久闲仙客降,高卧诏书来"一句透露出隐者与世间的联系,他虽然远离红尘,但仍有来自上层建筑的信息或者邀请传达给他。"一入深林去,人间更不回"则表明隐者对于再次融入人间社会没有兴趣,一旦踏入深林之中,就像是一种精神上的解脱,不再返回尘世。

整首诗通过对九华山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隐者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作者介绍
顾非熊

顾非熊
朝代:唐

[唐](约公元八三六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姑苏人,顾况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开成初年前后在世。少俊悟,一览成诵。性滑稽,好凌轹。困举场三十年。武宗久闻其诗名,会昌五年,(公元八四五年)放榜,仍无其名,怪之。乃勑有司进所试文章,追榜放令及第。大中间,为盱眙尉,不乐奉迎,更厌鞭挞,乃弃官隐茅山。王建有诗送别。后不知所终。非熊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猜你喜欢

梅花图

白贲谁为偶,黄中自保真。

相看经发改,独领四时春。

(0)

苏武慢

对酒当歌,无愁可解,是个道人标格。

好风过耳,皓月盈怀,清净水声山色。

世上千年,山中七日,随处惯曾为客。

尽虚空、北斗南辰,此事有谁消得。

曾听得、碧眼胡僧,布袍沧海,直下钓丝千尺。

掣取鲸鱼,风雷变化,不是等闲奇特。

寒暑相催,乾坤不用,历劫不为陈迹。

可怜生、忘却高年,长伴小儿嬉剧。

(0)

生查子.夏日

虚牖落桐花,疏箔通荷气。

独自绕闲庭,不住来还去。

屦滑旧苔滋,衣润残香腻。

没一个人来,细说心中事。

(0)

满庭芳

玉雪梨涡,锦云桃扇,紫箫双凤和鸣。

觥船初棹,烟绕博山青。

最喜清和天气,绿阴静、梅雨初晴。

高斋里,马融书帐,风卷绛纱轻。

华年才几许,培风健翮,曾试修程。

偶归来林下,间听松声。

笑道葵花似我,芳心在、向日长倾。

黄河水,如今重看,朝□暮还清。

(0)

如梦令

萝屋不经风破。苔径不教尘涴。

鱼鼓洞仙歌,童子唱来还和。闲坐。闲坐。

窗下白云飞过。

(0)

谒金门

人磊落。移赞高邮蓉幕。采笔生春和气作。

军民同此乐。休说边陲萧索。米白鱼肥如昨。

别后情怀何处托。寒光倚山阁。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郑经 阮元 谭献 谢宗可 萧绎 王鹏运 陈子龙 屠隆 吴师道 余靖 赵孟坚 李洞 丁谓 姚广孝 沈一贯 李德裕 翁卷 司空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