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傅侍郎鹿鸣宴韵二首·其二》
《和傅侍郎鹿鸣宴韵二首·其二》全文
宋 / 刘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先生谠论在延英,早岁金瓯已覆名。

自古正人羞枉尺,祇今公论有持衡。

九重闻道将飞诏,一水何妨缓作程。

莫笑田家去天远,春来野草亦敷荣。

(0)
翻译
先生的正直言论在延英殿流传,年轻时就已名声显赫。
自古以来,正直的人不愿曲意逢迎,如今公正的舆论能起到平衡作用。
皇帝听说后将要下达圣旨,即使路程遥远,也不妨碍慢慢前行。
不要嘲笑乡野之人离天宫遥远,春天来临,野草也能茂盛生长。
注释
先生:指有威望或地位的学者。
谠论:正直的言论。
延英:古代宫殿名,常代指朝廷。
早岁:年轻时。
正人:品行端正的人。
羞枉尺:不愿曲意求得一尺之利。
持衡:维持公正。
九重:古代称帝王所居之处,代指皇宫。
飞诏:快速传达的圣旨。
缓作程:不急于赶路。
田家:乡村人家。
天远:距离天宫遥远。
敷荣:茂盛生长。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宰的作品,名为《和傅侍郎鹿鸣宴韵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对正直之士的赞美,以及对官场公平正义的期待。

“先生谠论在延英,早岁金瓯已覆名。”

这里的“先生”指的是被赞誉的人物,“谠论”意味着正直的言论,而“延英”则是宫廷中处理政务的地方。诗人提到这位正直之士的言论在朝堂上得到了认可,他年轻时就以金瓯(一种官印)覆盖其名,象征着权威和尊贵。

“自古正人羞枉尺,祇今公论有持衡。”

这两句诗表达了一个理念,即自古以来,正直之士都羞于使用不准确的测量工具。这里的“枉尺”比喻不公正,“持衡”则意味着保持平衡和公正。这句话强调只有现在这位先生的言论才真正做到了公正无私。

“九重闻道将飞诏,一水何妨缓作程。”

这里的“九重”指的是皇宫,诗人表达了希望正直之士的声音能够传到皇帝耳中,并且带来一些命令或法令。同时,“一水”可能是比喻某种障碍,而“缓作程”则意味着即使有阻碍,也不必急于求成。

“莫笑田家去天远,春来野草亦敷荣。”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一个观点,即不要因为平凡的农家生活距离尊贵的天子遥远而轻视它。当春天到来时,连野草都能繁盛,这也象征着即使在最普通的地方,也有可能出现美好的事物。

整首诗通过对正直之士的赞扬和对公平正义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官场的向往。

作者介绍
刘宰

刘宰
朝代:宋

刘宰(1167—1240)字平国,号漫塘病叟,镇江金坛(今属江苏)人 。绍熙元年(1190)举进士。历任州县,有能声。寻告归。理宗立,以为籍田令。迁太常丞,知宁国府,皆辞不就。端平间,时相收召誉望略尽,不能举者仅宰与崔与之二人。隐居三十年,于书无所不读。既卒,朝廷嘉其节,谥文清。宰为文淳古质直,著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四库总目》又作有语录,并传于世。
猜你喜欢

同焦叔度宿清凉寺

高楼夜伴山中宿,清磬寥寥百草芬。

巢鸟近人飞始觉,岩僧隔竹语相闻。

坐深四岭浑无月,衣冷苍松半是云。

故里不堪归梦绕,何时衾枕更随君。

(0)

邵伯值四十舍弟陪臣

井邑遭兵燹,移家近马湖。

黄巾余党在,白发故人无。

亲老仍多病,田荒不及租。

他乡今夜月,相对话穷途。

(0)

过文长故业作

水连巷口夕阳斜,细雨东风湿杏花。

酬字堂前双燕子,不知今日属谁家。

(0)

萧皋别业竹枝词十首·其八

乌桕红红生稚叶。紫兰茁茁吐新苗。

龙须绿折风前笋,凤尾青添雨后蕉。

(0)

前艳曲二首·其二

灵和殿柳欲三眠,吹尽东风未著绵。

张绪不来肠已断,小楼无赖夕阳前。

(0)

丁卯元日有感却寄范伯桢

仙班无乃侍臣哀,龙去攀髯竟莫回。

谁复草书封泰岳,可堪遗诏惜轮台。

百年忽有河山变,万国重瞻日月开。

春到定逢新礼乐,周南怜汝滞蒿莱。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太白山神 李璟 陈季同 周晋 严忠济 田游岩 王象春 郏亶 崔元略 滕珦 王嫱 梁焘 都穆 温峤 班婕妤 陈时政 叶法善 储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