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明发五峰寺》
《明发五峰寺》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古风

归时路何近,去时路何远。

山路无短长,人心有往返。

每因赴官期,一出谒乡县。

若非人事牵,无奈老身懒。

初心作此行,夜雨醒醉眼。

孤愁念群驺,尺泥滑双趼。

首涂天全湿,回辙云半捲。

投寺借松床,呼僧同野饭。

颓然佳眠足,得此行役倦。

暂劳新不堪,遐征旧所叹。

松菊岂不怀,樊笼何时免。

瘦藤要觅闲,到了古道院。

(0)
注释
归时:返回的时候。
去时:离开的时候。
人心:人的内心感受。
人事:人事关系或官场事务。
初心:最初的意愿或决心。
夜雨:夜晚的雨。
群驺:随行的马夫。
尺泥:一小段泥泞路。
回辙:返回的车辙。
松床:松木制成的床。
野饭:野外的简餐。
颓然:疲惫的样子。
遐征:长途跋涉。
松菊:象征隐逸生活。
樊笼:比喻束缚人的环境。
翻译
归程何时能近,离别之路却遥远。
山路不论长短,人心却有反复。
每次为了官职期限,都要去拜访乡县。
如果不是人事牵绊,就是我这老身懒散。
当初怀着这样的决心出发,夜晚的雨中清醒了醉眼看世界。
孤独愁绪,想念着随行的马夫,泥泞道路使双脚磨破。
起初的道路被雨水打湿,回头的车辙卷起半边云烟。
投宿寺庙借来松木床,唤僧人共享野外饭菜。
疲倦地睡了一觉,旅途的辛劳得到了满足。
短暂的劳累难以承受,长久的征途曾让我感叹。
对松菊的思念怎能忘怀,何时才能摆脱束缚的樊笼。
瘦藤渴望寻找清闲,最终来到古老的道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途的心境和沿途的所见所感。"归时路何近,去时路何远。山路无短长,人心有往返。"开篇即点明了归途与出发时的心境差异,山路本无长短,但人的情怀却在不断地往复变化。

接着,诗人描述自己因公务离开家乡,每次出门都要告别亲土,心中充满不舍。"每因赴官期,一出谒乡县。若非人事牵,无奈老身懒。"这里展现了诗人对于职责与个人情感之间的挣扎。

在夜雨中醒来,诗人的醉眼似乎也清醒了许多,对远方的亲朋好友感到孤独和愁绪。"初心作此行,夜雨醒醉眼。孤愁念群驺,尺泥滑双趼。首涂天全湿,回辙云半捲。"

诗人找到了一个寺庙,在那里借宿并与僧侣共进野饭,终于得以休息,消除了行旅的劳顿。"投寺借松床,呼僧同野饭。颓然佳眠足,得此行役倦。"

然而,这种短暂的休憩也掩饰不了诗人内心的疲惫与对往昔岁月的怀念。"暂劳新不堪,遐征旧所叹。松菊岂不怀,樊笼何时免。"

最后,诗人渴望找到一处清静之地,以便安放心灵。"瘦藤要觅闲,到了古道院。"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归乡、职责与个人情感之间冲突的心路历程,同时也透露出了一种超脱世俗纷扰、寻找内心平静的愿望。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登相国寺阁

晴日登临好,春风各望家。

垂杨夹城路,客思逐杨花。

(0)

奉和裴令公新成绿野堂即书

蔼蔼鼎门外,澄澄洛水湾。

堂皇临绿野,坐卧看青山。

位极却忘贵,功成欲爱闲。

官名司管籥,心术去机关。

禁苑凌晨出,园花及露攀。

池塘鱼拔刺,竹径鸟绵蛮。

志在安潇洒,尝经历险艰。

高情方造适,众意望徵还。

好客交珠履,华筵舞玉颜。

无因随贺燕,翔集画梁间。

(0)

送前进士蔡京赴学究科

耳闻战鼓带经锄,振发声名自里闾。

已是世间能赋客,更攻窗下绝编书。

朱门达者谁能识,绛帐书生尽不如。

幸遇天官旧丞相,知君无翼上空虚。

(0)

和思黯忆南庄见示

丞相新家伊水头,智囊心匠日增修。

化成池沼无痕迹,奔走清波不自由。

台上看山徐举酒,潭中见月慢回舟。

从来天下推尤物,合属人间第一流。

(0)

出鄂州界怀表臣二首·其二

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

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

(0)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暮春春色最便妍,苑里花开列御筵。

商山积翠临城起,浐水浮光共幕连。

莺藏嫩叶歌相唤,蝶碍芳丛舞不前。

欢娱节物今如此,愿奉宸游亿万年。

(0)
诗词分类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诗人
欧阳玄 王筠 王遂 文嘉 项斯 赵翼 姚绶 冯琦 吕祖谦 蔡沈 方以智 吴承恩 曾棨 柳公权 王褒 万俟咏 商辂 华蘅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