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时路何近,去时路何远。
山路无短长,人心有往返。
每因赴官期,一出谒乡县。
若非人事牵,无奈老身懒。
初心作此行,夜雨醒醉眼。
孤愁念群驺,尺泥滑双趼。
首涂天全湿,回辙云半捲。
投寺借松床,呼僧同野饭。
颓然佳眠足,得此行役倦。
暂劳新不堪,遐征旧所叹。
松菊岂不怀,樊笼何时免。
瘦藤要觅闲,到了古道院。
归时路何近,去时路何远。
山路无短长,人心有往返。
每因赴官期,一出谒乡县。
若非人事牵,无奈老身懒。
初心作此行,夜雨醒醉眼。
孤愁念群驺,尺泥滑双趼。
首涂天全湿,回辙云半捲。
投寺借松床,呼僧同野饭。
颓然佳眠足,得此行役倦。
暂劳新不堪,遐征旧所叹。
松菊岂不怀,樊笼何时免。
瘦藤要觅闲,到了古道院。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途的心境和沿途的所见所感。"归时路何近,去时路何远。山路无短长,人心有往返。"开篇即点明了归途与出发时的心境差异,山路本无长短,但人的情怀却在不断地往复变化。
接着,诗人描述自己因公务离开家乡,每次出门都要告别亲土,心中充满不舍。"每因赴官期,一出谒乡县。若非人事牵,无奈老身懒。"这里展现了诗人对于职责与个人情感之间的挣扎。
在夜雨中醒来,诗人的醉眼似乎也清醒了许多,对远方的亲朋好友感到孤独和愁绪。"初心作此行,夜雨醒醉眼。孤愁念群驺,尺泥滑双趼。首涂天全湿,回辙云半捲。"
诗人找到了一个寺庙,在那里借宿并与僧侣共进野饭,终于得以休息,消除了行旅的劳顿。"投寺借松床,呼僧同野饭。颓然佳眠足,得此行役倦。"
然而,这种短暂的休憩也掩饰不了诗人内心的疲惫与对往昔岁月的怀念。"暂劳新不堪,遐征旧所叹。松菊岂不怀,樊笼何时免。"
最后,诗人渴望找到一处清静之地,以便安放心灵。"瘦藤要觅闲,到了古道院。"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归乡、职责与个人情感之间冲突的心路历程,同时也透露出了一种超脱世俗纷扰、寻找内心平静的愿望。
晴日登临好,春风各望家。
垂杨夹城路,客思逐杨花。
蔼蔼鼎门外,澄澄洛水湾。
堂皇临绿野,坐卧看青山。
位极却忘贵,功成欲爱闲。
官名司管籥,心术去机关。
禁苑凌晨出,园花及露攀。
池塘鱼拔刺,竹径鸟绵蛮。
志在安潇洒,尝经历险艰。
高情方造适,众意望徵还。
好客交珠履,华筵舞玉颜。
无因随贺燕,翔集画梁间。
耳闻战鼓带经锄,振发声名自里闾。
已是世间能赋客,更攻窗下绝编书。
朱门达者谁能识,绛帐书生尽不如。
幸遇天官旧丞相,知君无翼上空虚。
丞相新家伊水头,智囊心匠日增修。
化成池沼无痕迹,奔走清波不自由。
台上看山徐举酒,潭中见月慢回舟。
从来天下推尤物,合属人间第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