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光总被风吹去。又是清明雨。雨馀骑马觅残春。
剩折一枝红艳衬梨云。屏山曲护檀霞重。
何处江南梦。起来烧烛看仍稀。
剪取生绡和泪画崔徽。
韶光总被风吹去。又是清明雨。雨馀骑马觅残春。
剩折一枝红艳衬梨云。屏山曲护檀霞重。
何处江南梦。起来烧烛看仍稀。
剪取生绡和泪画崔徽。
这首清代严绳孙的《虞美人·和高澹人折花图》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象与诗人的情感。开篇"韶光总被风吹去。又是清明雨",表达了时光易逝,清明时节特有的凄凉与感伤,雨水洗尽春光,暗示着春天的凋零。接着"雨馀骑马觅残春。剩折一枝红艳衬梨云",通过雨后寻觅春色的动作,展现出诗人对美好春景的珍惜,那一枝红艳的花朵仿佛在苍白的梨花云中增添了一抹生机。
下片转向室内,"屏山曲护檀霞重",以屏风的曲线和深沉的色调,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人沉浸在回忆中,"何处江南梦",流露出对远方江南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起来烧烛看仍稀。剪取生绡和泪画崔徽",诗人起身点烛,却发现夜色已深,画面中的情感愈发浓烈,他甚至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画中,借崔徽之名寄托哀思,表达对逝去的美好时光和远方亲人的深深怀念。
整首词以折花为引,通过清明雨景和室内情境,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以及对春光流逝和远方的深深眷恋。
先生学者师,文笔峭如山。
有时骋奇怪,倒引天上泉。
达观古有作,奇探今孰贤。
我亦颇自好,种芝东南阡。
笑倚岩间月,冷歌松下烟。
陆耘秀新插,水捕排旧筌。
闻师有紫书,愿启黄笈传。
三月下汝江,支离拜师前。
归来凤冈上,藉兰漱潺湲。
服师双麟芝,至今腹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