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已倦夕阳斜,唤渡邛须兴尚赊。
一叶扁舟聊拍桨,三间矮屋试烹茶。
欲酬茗价囊如洗,归认沙堤路不差。
犹忆故乡风景好,五峰相对是吾家。
游山已倦夕阳斜,唤渡邛须兴尚赊。
一叶扁舟聊拍桨,三间矮屋试烹茶。
欲酬茗价囊如洗,归认沙堤路不差。
犹忆故乡风景好,五峰相对是吾家。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弟弟在冬日午后登高赏菊,傍晚时分乘船渡湖,最后在江边品茶而归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家乡的怀念。
首句“游山已倦夕阳斜”,写出了诗人登山后的疲惫感以及夕阳西下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接着,“唤渡邛须兴尚赊”一句,通过唤渡船只的动作,表达了诗人虽有兴致但又稍显犹豫的心情,这种微妙的情感变化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
“一叶扁舟聊拍桨,三间矮屋试烹茶”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乘坐小舟悠然自得的情景,以及在简陋的茶室里品尝茶水的悠闲时光。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流露出他对生活闲适状态的向往。
“欲酬茗价囊如洗”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囊中羞涩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虽然物质上有所欠缺,但精神上却得到了满足。“归认沙堤路不差”则暗示了诗人对回家路途的熟悉与安心,进一步强化了对家乡的深切情感。
最后一句“犹忆故乡风景好,五峰相对是吾家”,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五峰相对的形象,既是对家乡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对家的温馨与亲切的象征,表达了诗人无论身在何处,心中始终怀揣着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弟弟在冬日午后的一次轻松愉快的出游经历,以及对自然美景和家乡的深情回忆,充满了生活的诗意和人文关怀。
引水穿墙接竹梢,谷藏峰底大容瓢。
将流旋滴庐山瀑,已尽还来海上潮。
乱点落池惊睡觉,半山含润沃心焦。
瓦盆一斛何胜满,溢去犹能浸菊苗。
檐下枯槎拂荻梢,山川迤逦费公瓢。
幽泉细细流岩鼻,盆水弥弥涨海潮。
但爱坚如湖上石,谁怜收自灶中焦。
苍崖寒溜须佳荫,尚少冬青石趼苗。
河转金堤近,天高魏阙新。
千夫奉儒将,百兽伏麒麟。
校猎沙场莫,谈兵玉帐春。
关南知不远,谁试问蕃邻。
天宝乱已定,河壖兵更多。
故城埋白骨,遗俗喜长戈。
卧兽常思肉,奔鲸不受罗。
纵横竟安在,唯见冢嵯峨。
禁御封金殿,清河贯石门。
时平馀古木,兵散有空屯。
形胜山围阔,蕃宣海内尊。
川原不论顷,云梦可胜吞。
车骑崩腾送客来,奔河断岸首频回。
凿成户牖功无几,放出江湖眼一开。
景物为公争自致,登临约我共追陪。
自矜新作超然赋,更拟兰台诵快哉。
槛前潍水去沄沄,洲渚苍茫烟柳匀。
万里忽惊非故国,一樽聊复对行人。
谢安未厌频携妓,汲黯犹须卧理民。
试问沙囊无处所,于今信怯定非真。
真能一醉逃烦暑,定胜三杯御腊寒。
自有诗书供永日,莫将丝竹乱风滩。
舞雩何处归春莫,叩角谁人怨夜漫。
闻道丹砂近有术,锱铢称火共君看。
五斗尘劳尚足留,闭门聊欲治幽忧。
羞为毛遂囊中颖,未许朱云地下游。
无事会须成好饮,思归时亦赋登楼。
羡君幕府如僧舍,日向城隅看浴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