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秋色草离离,千古愁云锁翠微。
黄犬已亡秦鹿失,白蛇初断汉龙飞。
烟消故国空流水,树老荒城自落晖。
应是骊山九泉下,死魂犹望采芝归。
咸阳秋色草离离,千古愁云锁翠微。
黄犬已亡秦鹿失,白蛇初断汉龙飞。
烟消故国空流水,树老荒城自落晖。
应是骊山九泉下,死魂犹望采芝归。
这首《咸阳怀古》由元代诗人施子博所作,通过对咸阳这一历史名城的描绘,表达了对往昔辉煌与沧桑变迁的感慨。
首句“咸阳秋色草离离”,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咸阳城的萧瑟景象,草木离离,一片荒凉,奠定了全诗悲凉的基调。接着,“千古愁云锁翠微”一句,将愁绪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愁云笼罩着翠绿的山峦,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与哀伤。
“黄犬已亡秦鹿失,白蛇初断汉龙飞。”这两句运用了历史典故,黄犬和白蛇分别象征着秦始皇和刘邦,暗示了秦朝的灭亡与汉朝的兴起,同时也隐含了英雄逝去、江山易主的无奈与感慨。
“烟消故国空流水,树老荒城自落晖。”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烟消”、“流水”、“树老”、“荒城”等意象,展现了历史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流水依旧,但故国已非,荒城中只有夕阳独自落下,营造出一种时间无情、人事沧桑的氛围。
最后,“应是骊山九泉下,死魂犹望采芝归。”诗人想象着骊山下的九泉之底,即使已逝的英灵也渴望回到人间,寻找那传说中的仙草,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怀念与敬仰,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具有浓郁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斜日东风深院。绣幕低迷归燕。
潇洒小屏娇面,仿佛灯前初见。
与选筵中,银盆半拆姚黄,插向凤凰钗畔。
微笑遮纨扇。教展香裀,看舞霓裳促遍。
红飐翠翻,惊鸿乍拂秋岸。
柳困花慵,盈盈自整罗巾,须劝倒金盏。
常自在,常自在,莫受物触随变改。
心常澄太虚,胸常涵沧海。
志常明秋霜,气常融春霭。
常自在,常自在,莫或欺心旋遮盖。
此心常与天地通,日月神明环内外。
万物森森在吾下,我自小之自伤害。
常自在,常自在,诗书乐处安精神。
道义合时行身世,贫何足嗟,贱何□嘅,富何足淫,贵何足泰。
静惟饬身而无愧,动惟利□而尽爱。
常自在,常自在,此外何求哉。
有时诗一篇,有时酒一杯。
庭花野草为宾友,清风明月相追陪。
陶吾真兮适吾性,常自在。常自在,何处有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