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石崩山急急忙,县官脩路筑桥梁。
一朝直起千人众,两道横开四丈长。
坑坎几时填得满,田园到处被侵伤。
驰车骤马平平过,谁敢崎岖怨路旁。
裂石崩山急急忙,县官脩路筑桥梁。
一朝直起千人众,两道横开四丈长。
坑坎几时填得满,田园到处被侵伤。
驰车骤马平平过,谁敢崎岖怨路旁。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陈繗对修路工程的观察与感慨。首句“裂石崩山急急忙”,生动地展现了修路时的紧张与紧迫,仿佛山石在工人的努力下裂开崩塌,形象地表现了工程的艰巨与速度之快。接着,“县官脩路筑桥梁”点明了修路的主体是官员,同时也暗示了政府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
“一朝直起千人众,两道横开四丈长”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强调了修路工程的规模宏大和效率之高,千人在短时间内就能开辟出两条长达四丈的道路。这种快速的建设速度,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交通改善的迫切需求。
然而,随着道路的修建,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坑坎几时填得满,田园到处被侵伤”。这表明在快速推进的工程中,可能会忽视对环境的影响,如土地的破坏、农田的侵占以及后续可能产生的坑洼等问题,体现了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
最后,“驰车骤马平平过,谁敢崎岖怨路旁”两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修路成果的肯定,同时暗含了对那些因道路建设而受到影响的人们的同情。尽管道路平坦,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那些因道路建设而失去家园或生计的人们,却难以找到合适的言辞来表达他们的不满或抱怨。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明代社会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还深刻揭示了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尤其是人与自然、公共利益与个体权益之间的平衡问题。
潮平风稳,行色催津鼓。
回首望重城,但满眼、红云紫雾。
分香解佩,空记小楼东,银烛暗,绣帘垂,昵昵凭肩语。
关山千里,垂柳河桥路。
燕子又归来,但惹得、满身花雨。
彩笺不寄,兰梦更无凭,灯影下,月明中,魂断金钗股。
辘轳声破银床冻,霜寒又侵鸳被。
皓月疏钟,悲风断漏,惊起画楼人睡。
银屏十二。
欢尘满丝簧,暗消金翠。
可恨风流,故人迢递隔千里。
相思情绪最苦,旧欢无续处,魂梦空费。
断雁无情,离鸾有恨,空想吴山越水。
花憔玉悴。
但翠黛愁横,红铅泪洗。
待剪江梅,倩人传此意。
花影摇春,虫声吟暮,九霄云幕初卷。
谁驾冰蟾,拥出桂轮天半。
素魄映、青琐窗前,皓彩散、画阑干畔。
凝眄。
见金波滉漾,分辉鹊殿。
况是风柔夜暖。
正燕子新来,海棠微绽。
不似秋光,只照离人肠断。
恨无奈、利锁名僵,谁为唤、舞裙歌扇。
吟玩。
怕铜壶催晓,玉绳低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