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近暖春光,东风忽变凉。
非怜梅朵紫,恐损菜花黄。
珍重农桑候,徘徊调燮方。
狩巡兹正务,讵为赏芬芳。
昨近暖春光,东风忽变凉。
非怜梅朵紫,恐损菜花黄。
珍重农桑候,徘徊调燮方。
狩巡兹正务,讵为赏芬芳。
这首诗描绘了季节变换中的一幕,从温暖的春光突然转为凉爽的气候,诗人细腻地捕捉了这一转变对自然界的微妙影响。通过“非怜梅朵紫,恐损菜花黄”这两句,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深切关怀,既不希望梅花因春天的温暖而过早开放,也不愿菜花因突然的凉意受损。这种对自然生态平衡的敏感和尊重,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
“珍重农桑候,徘徊调燮方”,进一步强调了季节变化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以及诗人对于自然规律的敬畏之心。在这样的时节,农事活动显得尤为关键,需要适时调整,以确保作物的健康成长。
最后,“狩巡兹正务,讵为赏芬芳”,则暗示了皇帝或统治者在这一时期的职责所在,即巡视田间,关注农事,而非仅仅为了赏花而游赏。这不仅体现了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君主与百姓休戚相关的理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农业和君民关系的独到见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