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方学士莲花主,此日莲花又属君。
霁色曾窥淮海月,芳魂犹带蜀江云。
閒来开径招求仲,兴至临池学右军。
一自公车赴徵召,北山徒尔勒移文。
内方学士莲花主,此日莲花又属君。
霁色曾窥淮海月,芳魂犹带蜀江云。
閒来开径招求仲,兴至临池学右军。
一自公车赴徵召,北山徒尔勒移文。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学士与莲花的深厚情感联系,以及他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首联“内方学士莲花主,此日莲花又属君”中,“内方”暗示了学士的内敛与深沉,“莲花主”则象征着他对莲花的尊崇与热爱,而“此日莲花又属君”则表达了莲花再次成为他专属之物的喜悦与感慨。
颔联“霁色曾窥淮海月,芳魂犹带蜀江云”运用了丰富的意象,通过“霁色”、“淮海月”、“芳魂”和“蜀江云”,展现了学士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与内心世界的纯净。这里,“霁色”代表了晴朗的天空,“淮海月”则是对月光洒在广阔海面上的美丽景象的描绘,“芳魂”象征着莲花的灵魂,“蜀江云”则可能是对远方或内心深处某种美好事物的隐喻。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和联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
颈联“闲来开径招求仲,兴至临池学右军”进一步展示了学士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通过“闲来开径”和“兴至临池”的行为,可以看出他追求自然、宁静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雅士生活的向往。“招求仲”可能是指邀请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学问或享受生活,“学右军”则是指学习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尾联“一自公车赴徵召,北山徒尔勒移文”则以学士被朝廷征召为转折点,表达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无奈。一方面,作为学士,他有责任和义务服务于国家;另一方面,他内心深处可能更倾向于自由自在、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这一联通过“公车赴徵召”和“北山徒尔勒移文”的对比,展现了学士在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之间的挣扎与选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学士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以及他在个人追求与社会责任之间所面临的抉择与思考,充满了哲理性和情感深度。
得意秋风早,香浮桂籍中。
清疑卫玠是,年与贾生同。
鹏化多诸从,龙飞上两翁。
此行宜趾美,伫见赋摩空。
才华少日早峥嵘,万里鹏抟始发程。
丹桂籍中曾定价,金花帖上合书名。
同升每为翁称屈,此去深期子有成。
便好轮忠酬圣问,胪传听取最初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