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道日湮落,桃李情纷如。
息驾遂常分,养晦田园居。
脩竹八九本,劲松一二株。
山梅亦其伍,幽树纵横舒。
茅亭何小小,翼然临清渠。
古色照窗几,高香散座隅。
遂断尘烦绁,偃仰甘与俱。
物性契我情,澹然非相疏。
天真自不易,莫景恒犹初。
洞察齐物理,斯类俱吾徒。
友道日湮落,桃李情纷如。
息驾遂常分,养晦田园居。
脩竹八九本,劲松一二株。
山梅亦其伍,幽树纵横舒。
茅亭何小小,翼然临清渠。
古色照窗几,高香散座隅。
遂断尘烦绁,偃仰甘与俱。
物性契我情,澹然非相疏。
天真自不易,莫景恒犹初。
洞察齐物理,斯类俱吾徒。
这首诗描绘了黄公在官场中逐渐远离尘嚣,选择隐居田园的生活状态。通过构建“四友亭”,黄公与自然界的竹、松、山梅和茅亭为伴,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首句“友道日湮落,桃李情纷如”暗示了官场人际关系的复杂与淡薄,而“桃李”则象征着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接着,“息驾遂常分,养晦田园居”表明黄公选择远离官场,过上隐居的生活。他与自然界的植物为友,竹、松、山梅和茅亭,这些自然元素象征着坚韧、高洁和宁静。
“脩竹八九本,劲松一二株。山梅亦其伍,幽树纵横舒。”描绘了黄公周围环境的清幽与和谐,竹子、松树和山梅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生机与静谧的空间。这里的“幽树”不仅指自然界的树木,也暗喻黄公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茅亭何小小,翼然临清渠。”描述了黄公所建的小亭,虽小却独立于清渠之上,象征着他的生活虽简朴却充满诗意。接下来,“古色照窗几,高香散座隅。”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古朴与雅致,窗几上的古色与座隅散发的高香,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遂断尘烦绁,偃仰甘与俱。”表达了黄公彻底摆脱世俗烦恼的决心,享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快乐。最后,“物性契我情,澹然非相疏。天真自不易,莫景恒犹初。洞察齐物理,斯类俱吾徒。”总结了黄公与自然界的深厚情感,以及他对宇宙万物本质的深刻理解,认为自己与自然界的其他生命都是宇宙法则的体现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黄公从官场到田园的转变,以及他在自然中找到的精神寄托和生活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