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目伤心楼上山。愁里长眉,别后峨鬟。
暮云低压小阑干。教问孤鸿,因甚先还。
瘦倚溪桥梅夜寒。雪欲消时,泪不禁弹。
剪成钗胜待归看。春在西窗,灯火更阑。
远目伤心楼上山。愁里长眉,别后峨鬟。
暮云低压小阑干。教问孤鸿,因甚先还。
瘦倚溪桥梅夜寒。雪欲消时,泪不禁弹。
剪成钗胜待归看。春在西窗,灯火更阑。
这首诗是宋代女词人吴文英的作品,名为《一剪梅·赠友人》。从诗中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情愫和深沉的离别之苦。
"远目伤心楼上山"一句,以一个高远的视角设情,楼上望见的山色已然引起了心中的忧伤。这里的“远目”不仅是对空间距离的描绘,更是内心情感深度的写照。
接下来的"愁里长眉,别后峨鬟",则是进一步表达离别之际的愁绪纷杂和美丽的发饰无法掩盖内心的凄楚。"愁里"二字,直指心中的忧虑,而"峨鬟"(音jiāo huán)则是一种古代女子的发髻样式,这里的“别后”暗示了离别后的孤独与无奈。
诗人接着写道:"暮云低压小阑干。教问孤鸿,因甚先还。"这里,晚霞如织的天际和低垂的云层营造了一种压抑的氛围,而“小阑干”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叹。诗人询问独自飞翔的雁鸟,为何要急匆匆地返回,是否也感到离别之痛。
"瘦倚溪桥梅夜寒。雪欲消时,泪不禁弹。"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寒冷孤寂的画面。瘦弱的身影倚靠在桥边,寒风中的梅花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的哀伤,而即将融化的雪水和不禁滴落的泪水,都在诉说着离别的痛楚。
最后两句"剪成钗胜待归看。春在西窗,灯火更阑。"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期待。在这里,“剪成钗胜”可能是指用梅花编织成饰物,以此寄托离别之情。而“春在西窗”,则是在告知友人,虽然春天还未完全到来,但已经能从窗棂间看到一些春意。"灯火更阑"一句,则在强调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寂静。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深沉的情感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是一首抒发离别之愁、寄托深情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