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为载月游,蛾眉便延颈。
虽迟满轮光,已作宜人景。
星榆谁则睹,塞树佳莫并。
露坐不知寒,目共踰西岭。
将为载月游,蛾眉便延颈。
虽迟满轮光,已作宜人景。
星榆谁则睹,塞树佳莫并。
露坐不知寒,目共踰西岭。
此诗描绘了新月初升时的美丽景象与诗人对之的喜爱之情。首句“将为载月游”以拟人手法,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即将与明月同行的期待与兴奋。接着,“蛾眉便延颈”运用比喻,将新月比作美人的眉毛,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新月初升时的形态,仿佛它正伸长脖子,期待着与诗人一同遨游。
“虽迟满轮光,已作宜人景”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新月虽未达到圆满,但其柔和的光芒已经营造出一种温馨、宜人的氛围。新月的光华虽不如满月那般明亮,却别有一番风味,给人以宁静、和谐的感受。
“星榆谁则睹,塞树佳莫并”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诗人将新月与星辰、边塞的树木进行对比,突出了新月的独特魅力。星榆,这里可能是指星星在夜空中闪烁如榆树的枝叶,而边塞的树木则无法与新月的美景相媲美。这两句不仅赞美了新月的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对宇宙奥秘的向往。
最后,“露坐不知寒,目共踰西岭”两句,描绘了诗人坐在露天下欣赏新月的情景。尽管夜晚寒冷,但诗人的心中充满了温暖与喜悦,以至于忘记了寒冷的存在。他目光追随新月,直至它越过西岭,整个过程充满了诗情画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对美好事物的无限追求。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新月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以及在欣赏自然之美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宁静与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