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是举。而台阶序平。重黎既登。而天地位成。
功无与让。铭太常之旌。世不失职。受骍毛之盟。
辑瑞班瑞。穆穆于尧门。惟翰惟屏。膴膴于周原。
功成而治。定礼乐斯存。复子而明。辟姬旦何言。
风力是举。而台阶序平。重黎既登。而天地位成。
功无与让。铭太常之旌。世不失职。受骍毛之盟。
辑瑞班瑞。穆穆于尧门。惟翰惟屏。膴膴于周原。
功成而治。定礼乐斯存。复子而明。辟姬旦何言。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庄重典雅的场景,通过对古代宗庙祭祀活动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礼制和文化传承的重视。开篇“风力是举”、“台阶序平”两句,设置了一种气势宏大、秩序井然的氛围。“重黎既登”、“而天地位成”,则是在描绘祭祀之际,天地合一的壮观景象。
接下来的“功无与让”、“铭太常之旌”,表明了这场祭祀活动是对古代圣王功绩的颂扬和纪念。“世不失职”、“受骍毛之盟”则强调这种传统文化的承续和责任。诗中“辑瑞班瑞”、“穆穆于尧门”,通过对尧舜时代礼制的赞美,凸显了诗人对于古代圣明政治的向往。
“惟翰惟屏”、“膴膴于周原”两句,则是对古代文物和文化遗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的怀念与尊重。末尾的“功成而治”、“定礼乐斯存”,说明了一旦礼制得以确立,国家就能享有太平之福。而“复子而明”、“辟姬旦何言”,则是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和祝愿。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古代祭祀活动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国家安宁的祈愿。
暇日寻幽入洞霄,攀萝扪石自忘劳。
地环九锁仙都閟,山倚一峰天柱高。
夜静仙人吹凤笛,月明帝子下云旄。
佩环寂寂中庭晓,时有胎禽唳九皋。
蜀道山之峭壁兮,如快刀一削平无痕。
其间春雷惊龙走,竹根迸石垂虺尾,骨节瘦密风霜吞。
野夫采之缒悬蔓,分寸脱死持还奔。
他人不可得此物,乃重太守公侯孙。
献来一钱不肯要,只乞斗酒抱归村。
太守立性岂谄贵,将赠故人唯义存。
我骑瘦马固莫称,破鞯烂辔沙尘昏。
明日试执趋君门,孰不怪视窃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