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惯秋情绪,客中方觉难。
酒悭疏旧识,衣薄怯新寒。
雨过浮云湿,风来病叶乾。
倚楼搔短鬓,一雁掠阑干。
未惯秋情绪,客中方觉难。
酒悭疏旧识,衣薄怯新寒。
雨过浮云湿,风来病叶乾。
倚楼搔短鬓,一雁掠阑干。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秋天的凄凉情怀和旅途中的困顿。开篇“未惯秋情绪,客中方觉难”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特有情感的不适应,以及身为客人的独特苦楚。这两句通过“未惯”一词,传递出一种无奈和不得已的感觉。
接着,“酒悭疏旧识,衣薄怯新寒”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在外漂泊的艰难情形。这里的“酒悭”指的是酒味淡薄,失去了往日的醇厚,象征着与朋友们共饮时的欢乐不再。而“衣薄怯新寒”则强调了秋天的凉意,以及诗人穿戴单薄,无法抵御寒冷的窘境。
“雨过浮云湿,风来病叶乾”描绘了一场秋雨过后的景象。尽管雨水带来了清新的气息,但也让云层变得湿润而沉重。而“风来病叶乾”则是对秋天枯黄树叶在风中摇曳的生动刻画,传达出自然界与诗人内心同样的萧索感。
最后,“倚楼搔短鬓,一雁掠阑干”展现了诗人独自一人依靠高楼,抚摸着自己的短发,心中充满无限的忧思。同时,天空中偶尔飞过的一只大雁,更增添了一份孤寂和游子对远方家园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秋景、个人情感以及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宋代词人叶茵深沉而又细腻的情感世界。
痴绝有庵不肯住,弄月挑云径山去。
地水火风分裂时,亲书赠予黄葛布。
蜕封读罢咽无语,会得龙须能避暑。
岂知玉骨本清凉,书则珍藏布不取。
源老忽踏幽深路,道在隔山遥望处。
巨帙已载烂葛藤,何堪又送閒家具。
开眼一看笑呵呵,犹有这个可奈何。
来而不往非世法,聊效芹忱愧不多。
两角茶,十袋面,宝瓶飞钱五十万。
虔心献此一瓣香,奉为禅师作清荐。
且问先师来不来,玉山庵顶白云开。
更烦大众打圆相,拨取青莲火里灰。
自负奇才却附人,伾文一跌误终身。
聪明未易消磨尽,犹作罗池庙里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