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帽斜欹倒佩鱼,静街偷步访仙居,隔墙应认打门初。
将见客时微掩敛,得人怜处且生疏,低头羞问壁边书。
乌帽斜欹倒佩鱼,静街偷步访仙居,隔墙应认打门初。
将见客时微掩敛,得人怜处且生疏,低头羞问壁边书。
这首诗是唐末宋初的词人孙光宪所作,名为《浣溪沙·其九》。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乌帽斜欹倒佩鱼"一句,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女子装扮打扮的情景,乌帽斜倾,佩饰如倒挂的鱼形,展示出古代女性独特的美丽和风情。这里的“乌帽”指的是古代女性所戴的一种黑色头饰,而“斜欹”则是帽子倾斜的样子,透露出一种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妩媚。
"静街偷步访仙居"这句诗,则描绘了诗人在宁静的街道上悄悄行走,去探访那传说中的仙境或美丽的地方。这里的“静街”营造出一种幽深静谧的氛围,而“偷步”则表现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追求时那种秘密而又急迫的心情。
"隔墙应认打门初"一句,表达了诗人在寻找心中理想之所在的过程中,那种隔绝与期待的情感。这里的“隔墙”暗示了一种距离和阻隔,而“打门初”则是对那份渴望的表达,是一种试图跨越障碍、接近美好的行为。
"将见客时微掩敛,得人怜处且生疏"这两句诗,则描述了诗人在即将遇到心仪之人的时候,那种欲隐还露的矜持和羞涩。这里的“微掩敛”表现出了女性特有的羞涩,而“得人怜处且生疏”则是对那份内心深处的情感变化的描绘,是一种在被人怜爱时所产生的微妙而又复杂的情感体验。
"低头羞问壁边书"这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情境中,那种低头询问墙边题字的心理状态。这里的“低头”是羞涩之情的外在表现,而“羞问壁边书”则是对那份情感的探寻,是一种通过文学艺术来表达和理解自我情感的方式。
总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构建,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在追求中所表现出的矜持与羞涩,是一首充满了浓郁情感色彩的作品。
清漪衔苑,御水分流,阿阶西北青红。
朱栱浮云,碧窗宿雾濛濛。
璇题净横秋影,笑南飞、不过新鸿。
延桂影,见素娥梳洗,微步琼空。
城外湖山十里,想无时长敞,罨画帘栊。
暗柳回堤,何须系马金狨。
莺花翰林千首,彩毫飞、海雨天风。
凤池上,又相思、春夜梦中。
莺围橙径,鲈跃莼波,重来雨过中秋。
酒市渔乡,西风胜似春柔。
宿舂去年村墅,看黄云、还委西畴。
凤池去,信吴人有分,借与迟留。
应是香山续梦,又凝香追咏,重到苏州。
青鬓江山,足成千岁风流。
围腰御仙花底,衬月中、金粟香浮。
夜宴久,揽秋云、平倚画楼。
六铢衣细,一叶舟轻,黄芦堪笑浮槎。
何处汀洲,云澜锦浪无涯。
秋姿澹凝水色,艳真香、不染春华。
笑归去,傍金波开户,翠屋为家。
回施红妆青镜,与一川平绿,五月晴霞。
?
玉杯中,西风不到窗纱。
端的旧莲深薏,料采菱、新曲羞夸。
秋潋滟,对年年、人胜似花。
凭高入梦,摇落关情,寒香吹尽空岩。
坠叶消红,欲题秋讯难缄。
重阳正隔残照,趁西风、不响云尖。
乘半暝、看残山濯翠,剩水开奁。
暗省长安年少,几传杯吊甫,把菊招潜。
身老江湖,心随飞雁天南。
乌纱倩谁重整,映风林、钩玉纤纤。
漏声起,乱星河、入影画檐。
旋移轻鹢,浅傍垂虹,还因送客迟留。
泪雨横波,遥山眉上新愁。
行人倚阑心事,问谁知、只有沙鸥。
念聚散,几枫丹霜渚,莼绿春洲。
渐近香菰炊黍,想红丝织字,未远青楼。
寂寞渔乡,争如连醉温柔。
西窗夜深翦烛,梦频生、不放云收。
共怅望,认孤烟、起处是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