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高城霁雨,独客登楼,怕近黄昏。
暮色明千树,带归鸦数点,红到柴门。
醉颜更教长驻,天影散霞纹。
称暗柳凉蝉,深帘晚燕,重倒金尊。
征人在何处,傍疏林策马,频问前村。
渺渺烟波阔,剩乱帆半叶,挂上离痕。
旧游记寻湖畔,芳草懒晴熏。
自路隔雷锋,悠悠望绝东去云。
正高城霁雨,独客登楼,怕近黄昏。
暮色明千树,带归鸦数点,红到柴门。
醉颜更教长驻,天影散霞纹。
称暗柳凉蝉,深帘晚燕,重倒金尊。
征人在何处,傍疏林策马,频问前村。
渺渺烟波阔,剩乱帆半叶,挂上离痕。
旧游记寻湖畔,芳草懒晴熏。
自路隔雷锋,悠悠望绝东去云。
这首清代杜文澜的《忆旧游·竹抱轩消夏初集咏夕阳》描绘了一幅夏日傍晚的宁静画面。诗人独自登上高楼,正值雨后初晴,高城之上暮色渐浓,千树在余晖中显得更加分明,几点归鸦点缀其中,增添了寂寥之意。醉颜长驻,天边的霞光如散乱的纹路,伴随着微凉的柳树和晚归的蝉鸣,以及垂帘后的燕子,营造出一种闲适又略带落寞的氛围。
诗人思绪飘向远方,想象着征人策马行进在稀疏的树林间,不断询问前路,而眼前是辽阔的烟波,零星的帆影似乎承载着离别的痕迹。回忆起往昔与友人在湖畔的美好时光,如今芳草虽美,却无人共享那份宁静,只有湖边的雷锋山遥遥相隔,东去的云烟让人感到无尽的思念。
整首诗以景抒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当下孤独的感慨,寓情于景,情感深沉而富有韵味。
白云寺里同听讲,卜得山斋竹树幽。
君已不来梅自发,世皆如梦水长流。
寒灯苦志归黄土,俗客轻人将白头。
万惜少年多是死,静思吾道转堪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