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臣安得雨随车,圣主仁心天地如。
一念九重先感格,百神效职敢踌躇。
小臣安得雨随车,圣主仁心天地如。
一念九重先感格,百神效职敢踌躇。
此诗《自馀杭至都下终日雨随轿来但微细不能滂沱耳》是宋代诗人虞俦所作。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从余杭前往京都途中,雨水绵绵不绝,虽微细却始终跟随的情景。
首句“小臣安得雨随车”,诗人以谦卑的口吻表达了自己作为小臣,能够得到上天如此眷顾,让雨水伴随车行,实属难得,流露出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之情。
次句“圣主仁心天地如”,诗人将君王比作圣明之主,其仁爱之心如同天地般广阔无垠,暗示了君王的德行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君民一体、天人合一的理念。
第三句“一念九重先感格”,诗人通过“一念”与“九重”的对比,强调了君王的一念之善能感通天地,影响深远,表现了对君王道德力量的推崇和信仰。
最后一句“百神效职敢踌躇”,诗人以“百神”象征众多的神灵,他们响应君王的仁心,各司其职,不敢怠慢,进一步强化了君王德政对社会秩序的正面影响,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雨水跟随车行这一自然现象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君王德行的颂扬、对自然法则的尊重以及对理想政治的憧憬,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我爱陶靖节,吏隐从弦歌。
我爱费徵君,高卧归九华。
清风激颓波,来者无以加。
我志两不遂,漂沦浩无涯。
数奇时且乱,此图今愈赊。
贤哉薛夫子,高举凌晨霞。
安民即是道,投足皆为家。
功名与权位,悠悠何用誇。
携朋出远郊,酌酒藉平沙。
云收远天静,江阔片帆斜。
离怀与企羡,南望长咨嗟。
蜀魄关关花雨深,送师冲雨到江浔。
不能更折江头柳,自有青青松柏心。
穆满当年物外程,电腰风脚一何轻。
如今纵有骅骝在,不得长鞭不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