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巴山》
《巴山》全文
唐 / 杜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巴山遇中使,云自峡城来。

盗贼还奔突,乘舆恐未回。

天寒邵伯树,地阔望仙台。

狼狈风尘里,群臣安在哉。

(0)
翻译
在巴山遇到了朝廷使者,他告诉我消息从峡城传来。
听说盗贼还在四处作乱,皇上可能还没返回京城。
天气寒冷,邵伯的树木显得更加凋零,大地广阔,遥望仙人台。
在这风尘仆仆、困顿狼狈之中,我多么想知道群臣们现在何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动荡不安的社会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事变化的描述,展现了作者深沉的忧虑和对国家安危的关切。

"巴山遇中使,云自峡城来。" 这两句开篇便设置了情境,巴山一带,作者邂逅到朝廷派遣的使者,后者的到来意味着可能是传达某种紧急命令或信息,从“峡城”来的中使,暗示了一种紧迫感。

"盗贼还奔突,乘舆恐未回。" 接下来的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乱世的景象,“盗贼”四处肆虐,中使的座车在这种混乱中行进,充满了不安和危险。

"天寒邵伯树,地阔望仙台。" 这两句转向自然环境的描写,一方面是严冬的景象,另一方面则是广阔的大地与遥远的仙台相对比,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

"狼狈风尘里,群臣安在哉。" 最后两句以尖锐的笔触质问,那些应该承担国家重任的“群臣”们,在这风雨如晦、世事混沌的情况下,又是怎样的一种状态?“狼狈风尘里”形象强烈,揭示了朝堂之上的不安与无为。

诗中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手法,强调了当时社会动荡的现实,以及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切担忧。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朝代:唐   字:子美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生辰:712-770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猜你喜欢

读史

随世功名迈等夷,也于竹帛姓名垂。

若教范我驰驱法,六合中间知有谁。

(0)

悬榻轩为金陵刘某作

一榻高悬坐者稀,眼中浑不为轻肥。

挑灯细读陈蕃傅,徐孺原来是布衣。

(0)

闻造楼船甚丽,余明年归必在嘉兴或姑苏相见矣,喜而先此寄诸贤弟

三贞坊前巨綵船,笔床书卷煮茶烟。

何时东海先生醉,水调歌头三百篇。

(0)

补红褐衣

毳袍红褪著多年,重命针工细补联。

却忆当时旧襦裤,慈亲手眼夜灯前。

(0)

送杭州别驾陈鼎升之任

苏公堤上柳依依,闻说年来巳半稀。

君向春风好培植,莫教庭院独芳菲。

(0)

舞剑台送客

舞剑台前梧叶飞,萧萧凉思欲侵衣。

天涯万里孤鸿远,且对黄花醉落晖。

(0)
诗词分类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诗人
释函可 黎民表 朱诚泳 李之世 项安世 林光 佘翔 释居简 于慎行 虞俦 张宁 袁华 刘绎 黄省曾 江源 黄佐 释今无 谢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