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晖照杏梁。飞燕起朝妆。留心散广黛。
轻手约花黄。正钗时念影。拂絮且怜香。
方嫌翠色故。乍道玉无光。城中皆半额。
非妾画眉长。
晨晖照杏梁。飞燕起朝妆。留心散广黛。
轻手约花黄。正钗时念影。拂絮且怜香。
方嫌翠色故。乍道玉无光。城中皆半额。
非妾画眉长。
此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晨光中对着镜子梳妆打扮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对美的追求与自我审视的过程。
首句“晨晖照杏梁,飞燕起朝妆”,开篇即营造出一幅清晨景象,阳光洒在雕梁上,飞燕在空中翩翩起舞,仿佛是女子的朝妆在光影中轻轻摇曳,生动地描绘了自然与人和谐共存的画面。
接着,“留心散广黛,轻手约花黄”,女子仔细地描画眉毛,轻柔地绑上发饰,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对美的极致追求,展现出其对细节的精心处理和对美的敏感感知。
“正钗时念影,拂絮且怜香”,女子在整理头饰的同时,不忘观察自己的倒影,轻拂着周围的絮物,感受着香气,这一系列的动作不仅体现了她对外在美的重视,也表现了她内心世界的细腻与丰富。
“方嫌翠色故,乍道玉无光”,女子对自身形象的审视中,既表达了对翠色(可能指绿色装饰品)的挑剔,也流露出对自身如玉般纯洁无瑕的自省,显示出一种内在的谦逊与自信。
最后,“城中皆半额,非妾画眉长”,通过对比城中其他女子的妆容,女子意识到自己并非过分浓妆艳抹,而是恰到好处,强调了个性化的审美观,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整首诗通过对女子梳妆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对美的独特理解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南北朝时期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审美观念的变化。
余草腐,而吾菊始发数花,生意凄然,似诉余以不遇,感而赋之。
因李生湛然归,寄菊轩弟雨后荒园,群卉尽、律残无射。
疏篱下、此花能保,英英鲜质。
盈把足娱陶令意,夕餐谁似闾洁。
到而今、狼籍委苍苔,无人惜。
堂上客,须空白。
都元衙,怀畴昔。
恨因循过了,重阳佳节。
飒飒凉风吹汝急,汝身孤特应难立。
谩临风、三嗅绕芳丛,歌还泣。
天上殷韩,解羁官府,烂游舞榭歌楼。
开花酿酒,来看帝王州。
常见牡丹开候,独占断、谷雨风流。
仙家好,霜天槁叶,?
艳破春柔。
狂僧谁借手,一杯唤起,绿怨红愁。
看天香国色,梅菊替人羞。
尽揭纱笼护日,容光动、玉?
琼舟。
都人士,年年十月,常记遇仙游。
穆将愉兮太乙东皇,佩姣服菲菲,剑珥琳琅。
玉瑱琼芳,烝肴兰藉,桂酒椒浆。
扬枹鼓兮安歌浩倡,纷五音兮琴瑟笙簧。
日吉辰良,繁会祁祁,既乐而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