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史伯鱼读书堂》
《史伯鱼读书堂》全文
宋 / 史浩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我来嗟许晚,已失读书堂。

遗址烟焰馀,草木犹辉光。

乃知子史子,揭名意何长。

书册本可好,履践斯为良。

痴绝蠹万卷,未若陶食忘。

苟得是中趣,高可云外翔。

政不守萤雪,汩汩勤朱黄。

譬如沈痾痊,安用千金方。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史浩所作,题为《史伯鱼读书堂》,通过描绘对读书堂的追忆与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读书之乐与人生追求的深刻理解。

首句“我来嗟许晚,已失读书堂”表达了诗人因未能早些来到此地而感到遗憾,读书堂已成为过去,流露出一种时光易逝、机会错过的感慨。接着,“遗址烟焰馀,草木犹辉光”描绘了读书堂旧址的景象,虽已荒废,但草木依然生机勃勃,象征着知识与智慧的永恒存在。

“乃知子史子,揭名意何长”则转而赞美那些以历史和学问为名的人,揭示了他们名字背后的深远意义。接下来的“书册本可好,履践斯为良”强调了书籍的价值,以及亲自实践的重要性,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

“痴绝蠹万卷,未若陶食忘”中的“痴绝”表达了对沉迷于书籍的痴迷,但紧接着的转折“未若陶食忘”则暗示了诗人认为沉浸在书籍中不如享受生活,追求内心的平静更为重要。

“苟得是中趣,高可云外翔”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乐趣的追求,认为这种乐趣可以让人超越世俗,达到更高的境界。“政不守萤雪,汩汩勤朱黄”则批评了过于执着于苦读,忽略了生活的其他方面。

最后,“譬如沈痾痊,安用千金方”以疾病比喻人生困境,指出真正的解药并非外在的财富或权势,而是内心的平和与智慧。整首诗通过对读书堂的回忆,探讨了读书的意义、人生的追求以及内心的平静,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与情感。

作者介绍
史浩

史浩
朝代:宋   字:直翁   号:真隐   籍贯:明州鄞县   生辰:1106年—1194年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号真隐。明州鄞县人,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猜你喜欢

花落又作·其三

鱼鳞满地雪斑斑,蝶怨蜂愁鹤惨颜。

只有道人心似水,花开花落总如閒。

(0)

送表兄叶志通

客从远方来,过我陋巷口。

十年积相思,举此一杯酒。

少时同嬉戏,今已成皓首。

行云游四方,寒郊折衰柳。

中年常送别,不似此分手。

昔时泰康公,见舅如见母。

今我复何为,见兄如见舅。

(0)

奉和谢氏三亭之韵·其一望海亭

方岩缺处著幽亭,岌嶪多应负巨灵。

弱水蓬莱真可到,天台雁宕亦分停。

鲎为帆起当窗见,潮作风来吹酒醒。

我欲更从高处望,齐州九点雾中青。

(0)

方岩书院次谢祭酒韵二首·其一

谢家亭馆盛当时,弦诵俄闻发旧基。

鹿洞未能来赐额,菟裘兼可便吾私。

雨添书带庭前草,风动琅玕砌畔枝。

自昔竹林誇放逸,未应文彩似今奇。

(0)

恭送孝穆皇太后梓宫迁祔茂陵

露宿千官绕,风悲万木号。

配天同浩荡,启圣亦劬劳。

红日低黄屋,青山映白袍。

谁云金口远,还接茂陵高。

(0)

闻雁忆三兄

芦花风动日光微,孤雁高翔带雨飞。

淡月寒霜莎草畔,听君嘹唳欲沾衣。

(0)
诗词分类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诗人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梁羽生 曹叡 文征明 启功 卓文君 吉鸿昌 李嘉佑 沈雁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