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识沅湘路几千,梦魂夜夜到君边。
春光不管愁人恨,故傍枫林叫杜鹃。
谁识沅湘路几千,梦魂夜夜到君边。
春光不管愁人恨,故傍枫林叫杜鹃。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孙蕡所作的《闺怨一百二十首》中的其二十四首,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女子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谁识沅湘路几千”,以沅水和湘江为背景,暗示了主人公与亲人相隔千里的距离,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沅水和湘江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情感的深远和难以跨越的距离。
次句“梦魂夜夜到君边”,直接抒发了主人公夜夜在梦中追寻亲人的渴望,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她对亲人的思念之深,仿佛灵魂都能穿越千山万水,直达对方身边。
第三句“春光不管愁人恨”,则以自然界的春光反衬出人物内心的愁苦,春日的美好与主人公的忧愁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她内心的孤独与痛苦,似乎连春天都不理解她的愁恨。
最后一句“故傍枫林叫杜鹃”更是点睛之笔,通过杜鹃鸟在枫林中哀鸣的形象,进一步渲染了主人公的悲凉情绪。杜鹃鸟的叫声在古代诗歌中常常与离别、思乡、哀愁相关联,枫林则增添了秋意的萧瑟感,整个画面充满了凄美与哀愁。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成功地展现了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内心的孤独与哀愁,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踪迹飘然寄海隅,往来宁复论亲疏。
风烟冷落渔樵市,钟磬萧条释梵居。
卜筑拟为常侍赋,干时休奉子公书。
泰亨乃见能连茹,剥极安知不得舆。
蹭蹬且同栖枥马,噞喁真类失波鱼。
男儿所患无能尔,穷达终应有命与。
战伐干戈诛猰㺄,急难兄弟困雍渠。
敢忘越石思枭虏,终学陶潜自荷锄。
婢膝奴颜焉敢比,蜡言栀貌亦羞予。
嵇康岂肯为尸祝,杨意何能荐子虚。
流落丹心徒许国,衰迟华发渐盈梳。
勿惊岁晚多怀感,处顺安排乐有馀。
六郡良家家好武,相试翘关来征虏。
夜从恶少数十辈,醉上南山缚骁虎。
短衣匹马不挽强,虎而有翼谁敢当。
旁观睥睨方缩手,一脔割鲜君巳尝。
平生饮血如甘露,羞作车中三日妇。
但当一饱不摇喉,谁说万钱难下箸。
寝皮食肉君勿嗔,虎为人害当复去。
可笑长杨射猎儿,日暮归来数狐兔。
宿云忽解驳,晓色明朝暾。
高秋寓远目,万象秋毫分。
群峰杂遝来,突骑从横奔。
骅骝独骧首,迥出凡马群。
嵩高实维岳,罗列如儿孙。
玉京与金阙,亭亭在云峦。
群仙骖苍虬,冠佩朝至尊。
往者风露夕,妙奏闻清圆。
名理以弦歌,异事父老传。
丹成已仙去,流脉在山根。
至今兹山下,幽泉湛馀温。
安得从浴沂,聊以濯我冠。
一沐去尘土,再沐生羽翰。
朝游参安期,暮躅追羡门。
振足八荒外,垂手青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