洚水初平时,草木充九州。
禽兽孳育繁,与人为敌雠。
于时圣人作,日夜为民忧。
思有以胜之,食肉而服裘。
然后人奠居,禾黍岁有秋。
岂知千载后,戕杀无时休。
一食刀几赤,百味供膳羞。
豪侈方相誇,哀哉非始谋。
洚水初平时,草木充九州。
禽兽孳育繁,与人为敌雠。
于时圣人作,日夜为民忧。
思有以胜之,食肉而服裘。
然后人奠居,禾黍岁有秋。
岂知千载后,戕杀无时休。
一食刀几赤,百味供膳羞。
豪侈方相誇,哀哉非始谋。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杂感五首以不爱入州府为韵(其四)》,主要描绘了人类社会从洪水退去后的恢复时期,到后来过度狩猎和奢侈消费导致生态失衡的变迁。诗中通过对比,展现了人类在初期为了生存与自然和谐共处,圣人忧民并采取措施(如食肉和穿皮衣)以维持秩序,使得农业丰收。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忘却了初始的艰辛,过度捕杀导致生态危机,豪奢消费成为常态,诗人对此表达了深深的忧虑和悲哀。
诗的前两句“洚水初平时,草木充九州”描绘了洪水退去后的生机勃勃,而后几句“一食刀几赤,百味供膳羞”则揭示了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暗示了生态的破坏。最后两句“豪侈方相誇,哀哉非始谋”直指现代社会的奢华风气,感叹这种过度行为并非初始的明智选择。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借古讽今,警示世人要珍惜自然资源,保持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夜凉斜倚赤阑桥,天远碧烟消。
酒醒忽见花间影,轻云散、月在林梢。
野火青山隐隐,渔歌绿水迢迢。
当年曾此醉清宵,共棹木兰桡。
白头重蹋行春路,同游伴、半已难招。
夜静单衫露冷,玉人何处吹箫。
鹤媒独步荒陂水,仰望云间飞不起。
远看过鸟下南汀,鼓翼相迎似相喜。
共为羽族生水乡,暂从饮啄无猜防。
草盾俄开中潜弩,弋师欢笑媒矜舞。
嗟尔高洁非凡禽,胡为徇食移此心。
受人驯养忘远举,好陷同类机肠深。呜呼!
世间几人号君子,得利相倾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