翛然丈室老维摩,不愧家声旧曲阿。
事阅七朝推寿俊,庆钟六子半文科。
白莲入社尘缘息,朱绂通闺圣渥多。
空唱已闻生净域,可须薤露起悲歌。
翛然丈室老维摩,不愧家声旧曲阿。
事阅七朝推寿俊,庆钟六子半文科。
白莲入社尘缘息,朱绂通闺圣渥多。
空唱已闻生净域,可须薤露起悲歌。
这首挽歌《挽致政奉议鲁公歌词》由宋代诗人葛胜仲所作,通过对逝者鲁公的追忆与赞颂,展现了其一生的辉煌成就与高尚品德。
首句“翛然丈室老维摩”,以“维摩”比喻鲁公,形容其在丈室中悠然自得,如同佛经中的维摩诘尊者一般,体现出鲁公晚年生活的闲适与超脱。接着“不愧家声旧曲阿”一句,赞扬鲁公没有辜负家族的荣誉和传统,继承了先辈的优良品质。
“事阅七朝推寿俊,庆钟六子半文科”描绘了鲁公历经七朝,以其长寿和智慧受到推崇,家庭更是人才辈出,其中六子中有半数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彰显了鲁公家族的荣耀与教育的成果。
“白莲入社尘缘息”一句,以“白莲”象征高洁,暗示鲁公加入某个社团后,尘世的烦恼得以解脱,展现出其精神世界的纯净与升华。“朱绂通闺圣渥多”则通过“朱绂”(古代官服上的红色带子)和“圣渥”(帝王恩泽),表达了鲁公不仅在仕途上有所建树,家庭也深受皇恩的庇护。
最后,“空唱已闻生净域,可须薤露起悲歌”两句,以“空唱”表达对鲁公离去的哀思,但同时又以“净域”(佛教用语,指清净的境界)暗示其灵魂已得到安息,不必再为逝者哀悼,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与理解,以及对生命轮回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挽歌深情地回顾了鲁公的一生,既赞美了他的道德风范和学术成就,也表达了对其逝世的深切哀悼,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逝者的尊敬与缅怀之情。
笼鹅阁谁知轩后阁,宛在水之濆。
牖外树交合,阶前萍即分。
鸟窥书影静,鱼伺墨波勤。
岂有山阴帖,人言此右军。
斜月廊廊传踏月久,更获此为奇。
不在照能遍,无妨影乍欹。
槛承花始韵,檐阁树微亏。
何以添幽致,恰当弦上时。
四婵娟堂婵娟何以署,到果趣无涯。
隙地留移竹,曲阑不辍花。
暂延人意惬,久坐客心赊。
剥啄无妨静,深山讵有差。
螺龛竟日双扉掩,其中草色新。
石幢门外树,法相壁间寻。
借渡石微窄,凿渠雨始深。
一登绵昼夜,萧寂了无音。
玉局斋戒时非作态,入室自悠然。
作古宛如古,可传无意传。
才情因以胜,位置佐之缘。
方识命名者,前身玉局仙。
啸台空台超以旷,而亩未能盈。
缀石仅留意,栽花不在名。
借池崇地势,待月望山情。
长啸丰林下,恒思起步兵。
扶桑亭虚亭立水面,问树乃称奇。
不谓虬龙影,能于隙地垂。
互承栏并槛,交接涧通池。
长日披襟坐,摊书尤所宜。
众香楼花扉深不测,危立有层楼。
遥瞩盈庭树,宛然别一丘。
坐堪邀月下,登或当山游。
桂影趋檐际,清芬却想秋。
绣铗堂丽景旁相映,庭空水一湾。
借庑通竹径,留石让松关。
客远定须到,诗卑必痛删。
暗香浮涧外,恍若在深山。
旃檀室不来深处坐,何以涤吾愁。
古井汲苔绣,石床吟素秋。
幽香天际发,奇致室中求。
僮仆谙清事,支扉谢俗俦。
《寄傲园小景十幅仿卢鸿一草堂图诗自题(十首》【明·刘珏】笼鹅阁谁知轩后阁,宛在水之濆。牖外树交合,阶前萍即分。鸟窥书影静,鱼伺墨波勤。岂有山阴帖,人言此右军。斜月廊廊传踏月久,更获此为奇。不在照能遍,无妨影乍欹。槛承花始韵,檐阁树微亏。何以添幽致,恰当弦上时。四婵娟堂婵娟何以署,到果趣无涯。隙地留移竹,曲阑不辍花。暂延人意惬,久坐客心赊。剥啄无妨静,深山讵有差。螺龛竟日双扉掩,其中草色新。石幢门外树,法相壁间寻。借渡石微窄,凿渠雨始深。一登绵昼夜,萧寂了无音。玉局斋戒时非作态,入室自悠然。作古宛如古,可传无意传。才情因以胜,位置佐之缘。方识命名者,前身玉局仙。啸台空台超以旷,而亩未能盈。缀石仅留意,栽花不在名。借池崇地势,待月望山情。长啸丰林下,恒思起步兵。扶桑亭虚亭立水面,问树乃称奇。不谓虬龙影,能于隙地垂。互承栏并槛,交接涧通池。长日披襟坐,摊书尤所宜。众香楼花扉深不测,危立有层楼。遥瞩盈庭树,宛然别一丘。坐堪邀月下,登或当山游。桂影趋檐际,清芬却想秋。绣铗堂丽景旁相映,庭空水一湾。借庑通竹径,留石让松关。客远定须到,诗卑必痛删。暗香浮涧外,恍若在深山。旃檀室不来深处坐,何以涤吾愁。古井汲苔绣,石床吟素秋。幽香天际发,奇致室中求。僮仆谙清事,支扉谢俗俦。
https://shici.929r.com/shici/knuif1nW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