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哀求法汉僧》
《哀求法汉僧》全文
唐 / 慧超   形式: 五言律诗

故里灯无主,他方宝树摧。

神灵去何处,玉貌已成灰。

忆想哀情切,悲君愿不随。

孰知乡国路,空见白云归。

(0)
注释
故里:家乡。
灯无主:灯火无人照看。
他方:异乡。
宝树摧:珍贵的树木被毁坏。
神灵:指逝去之人的灵魂,或可理解为守护之神。
何处:哪里。
玉貌:美丽的面貌,形容人容貌美好。
成灰:比喻死亡或消逝。
忆想:回忆、想念。
哀情切:深切的悲伤情感。
悲君:为你的离世感到悲伤。
愿不随:心愿无法一同实现或跟随。
孰知:谁知道。
乡国路:回故乡的道路。
空见:只见,只看见。
白云归:白云飘回,象征无果的期盼或自然的循环。
翻译
家乡的灯火无人掌管,异乡的珍贵树木遭摧毁。
神仙般的灵魂去了哪里,美丽的容颜已化为灰烬。
回忆往昔情感深切哀伤,悲痛不能随你同往。
谁知道回乡的路在何方,只见空中的白云飘荡回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切的哀愁与无奈,通过故乡的变化和佛宝树的毁坏,表达了对神灵消逝的思念以及个人情感的悲切。诗人以"故里灯无主"开篇,指的是家乡的光明已经失去了引导,这可能象征着精神上的迷茫或信仰的缺失。而"他方宝树摧"则是外界的动荡和灾难,宝树作为佛教中的珍贵之物,其毁坏代表了信仰的破灭和内心的痛苦。

接着的"神灵去何处,玉貌已成灰"表达了诗人对已经逝去的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哀伤。这里的“玉貌”通常指的是佛像或是圣者的容颜,如今却化作尘土,这种强烈的意象传递出一种深深的悲凉和无常感。

"忆想哀情切,悲君愿不随"则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主上的哀求与忠诚。诗人虽然内心充满悲痛,但仍旧保持着对君主或信仰的忠诚。

最后两句"孰知乡国路,空见白云归"则是诗人表达了对故土的怀念和不解之惑,以及面对现实与理想差距时的一种无奈。这里的“孰知”意为何人知道,“乡国路”指的是回到家乡的道路,而“空见白云归”则是诗人实际上只能看到空中的白云返回,而自己却无法踏上那条回家的路,充满了对故土的渴望和离别之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外界的动荡与内心的哀伤,表达了一种深刻的时代感和个人情感的挣扎。

作者介绍

慧超
朝代:唐

新罗国(今朝鲜南部)僧人。玄宗时经西域至五天竺求法。开元十五年(727)行至安西。著有《往五天竺国传》3卷,慧琳《一切经音义》为其作音义。原书不存。敦煌遗书伯三五三二存此书残卷,约数千字,其中存其自作诗5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收之。事迹即据此残卷,并参罗振玉《雪堂校刊群书叙录》卷下。
猜你喜欢

朝中措

杜鹃声断日曈昽。过雨湿残红。

老色菱花影里,客愁蕉叶香中。

柳梢飞絮,桃梢结子,断送春风。

莫恨春无觅处,明年还在芳丛。

(0)

用元韵答铦老·其三

堕在黄尘九陌间,羡君小隐住南山。

梅花香里寻支径,屡有盟言不可寒。

(0)

冬日书怀四首·其四

结茅绿阴下,四壁但图史。

时亦有好事,相过款名理。

舍之学宦游,蓬转不自已。

岂无山水音,尘埃被绿绮。

幽梦绕云溪,拿舟弄清泚。

(0)

晚春书怀简陈巽叔二首·其一

畏病不多酌,遣情时自吟。

絮飞春漠漠,树密午阴阴。

壮县今岑寂,微官有陆沉。

青山啼杜宇,未断故园心。

(0)

秋怀二首·其一

镜中忽忽老侵寻,政坐文穷自陆沉。

独对西风搔短发,欲谋小隐背初心。

江湖鸿雁天将冷,篱落黄花秋又深。

拄笏看山聊尔耳,懒弹绿绮索知音。

(0)

春日书怀

自怜童稚色凄凉,偃伏田庐岁月长。

用拙漫令文有冢,避愁不惯醉为乡。

春来雨禁鸟乌乐,天末风回鸿雁行。

轩冕山林两无得,讳穷徒觉意苍茫。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张衡 沈彬 郑文宝 孙承宗 谢安 江湜 牛希济 杨坚 章楶 卢思道 虞世基 东方朔 杜光庭 王景 李公麟 沈晦 金圣叹 孙道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