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
《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全文
唐 / 元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0)
注释
寒露: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气温下降,露水更凉更重。
惊秋晚:对深秋的到来感到惊讶。
菊渐黄:菊花随着秋季加深而逐渐变黄。
千家:形容众多家庭。
风扫叶:秋风吹落树叶,形容秋日景象。
万里雁随阳:雁群随着太阳(温暖)迁徙,指雁南飞的现象。
化蛤: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变化,指某些鸟类在特定时节会变为蛤蜊。
悲群鸟:这种变化让其他的鸟儿感到悲伤。
收田:收割田里的庄稼。
畏早霜:害怕早来的霜冻损害作物。
松柏志:松树和柏树的品质,比喻坚定不移的意志。
冬夏色苍苍: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松柏的颜色都是青翠的,象征着持久不变。
翻译
寒露让人惊讶秋天已晚,早晨看见菊花渐渐变黄。
千家万户的院落秋风吹扫落叶,大雁成群结队随着阳光飞向万里之外。
变成蛤蜊的鸟儿令其他鸟儿悲伤,农民担心早霜来临急于收割田地。
由此可知,松柏的意志坚定,无论冬夏都保持青翠的颜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末将至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界细腻刻画,抒发了诗人对于生命力与坚持不懈的赞美。首句“寒露惊秋晚”,点出了季节的转换,秋天渐深,露水也随之变冷,显示出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变化。

接着,“朝看菊渐黄”展现了菊花随着季节的推移逐渐变黄,这不仅是对植物生命周期的一种描写,也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则通过风吹落叶和大雁南飞的画面,增强了秋天萧瑟的气氛,同时也映射出人间的离散与漂泊。

"化蛤悲群鸟"中的“化蛤”指的是蛔虫变成的蜥蝪,这里用来形象地表达对群鸟南飞的不舍之情,暗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生命迁徙的同情与理解。"收田畏早霜"则是农业社会中农民对于时节变迁和天气变化的担忧,反映出生计的艰辛。

最后,“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通过松柏四季常青来比喻诗人对坚持不懈、不随世事起伏而改变自己的生命态度的赞美。这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理想和信念的执着与坚守。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变化的敏锐观察,以及对生命不屈不挠精神的颂扬。

作者介绍
元稹

元稹
朝代:唐   字:微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
猜你喜欢

登六和塔

金轮高借佛云扶,七级阑干紫翠涂。

日月荡摩群象活,江山供养一鸥孤。

胎仙梦蜕探秦望,骨母灵魂吊伍胥。

盛世苍生无水厄,东南藉此作提持。

(0)

当西曲安东平五曲·其三

面憔发秃,欢当谅侬。昔日之颜,在欢意中。

(0)

春始偶述三章·其一

居淹日苦穷,春始事多暇。

有欢得乍萌,为愁补其罅。

秘境独意储,閒娱众情借。

花转空地明,云向夕山下。

宿食宜酒消,垢衣待棉卸。

骀荡周广生,吾何负元化?

(0)

归途杂占九绝句·其六

听说屯兵满汛台,危潮沸角昼生霾。

不知名将谁严武,手馘匈奴献捷来。

(0)

南辕杂诗一百八章·其一○六

入我去时店,卸我车中装。

涤我面上垢,浣我尘沙裳。

曷以慰行役,散步登河梁。

河梁百尺高,杨柳千尺长。

吾愁共波远,散入天荒荒。

天尽下为海,海上山城苍。

(0)

南辕杂诗一百八章·其九十

劳人畏安息,身止心转劳。

向隅坐岑寂,百念生烦嚣。

藐躬禀天植,夙志亦自豪。

中年不成立,半世供酕醄。

忍以松柏质,委彼萍蓬飘。

归当访梅葛,鍊药空山坳。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商衟 高茂卿 岳伯川 邾仲谊 庾吉甫 脱脱 李寿卿 汪元亨 高文秀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曹家达 彭汝砺 释德洪 邵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