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南荡三首·其二》
《过南荡三首·其二》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近岫遥峰翠作围,平田小港碧行迟。

垂杨一径深深去,阿那人家住得奇。

(0)
注释
近岫:近处的山峦。
遥峰:远处的山峰。
翠:翠绿色。
作围:环绕。
平田:平坦的田野。
小港:狭长的小河。
碧行迟:马儿缓步而行。
垂杨:垂柳。
一径:一条小路。
深深去:深入其中。
阿那:那里。
人家:人家住宅。
住得奇:住得奇特。
翻译
近处的山峦远处的峰峦,一片翠绿环绕四周
平坦的田野和狭长的小河,马儿缓步而行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山水田园风光的诗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赞美。"近岫遥峰翠作围"一句,以岫(山峰)和遥远的翠绿峰峦为界,勾勒出一片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观;"平田小港碧行迟"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生活图画,平坦的田野旁,小港水缓缓流淌,给人以悠然自得之感。

"垂杨一径深深去"中的垂杨,即是垂柳,常用来形容河岸或道路两侧的美丽景色。这里通过“一径”描绘出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它似乎在引导着行者走向更为深远的地方。"阿那人家住得奇"表达了诗人对这位隐居于此的某个人的羡慕与惊讶之情,"阿那"是感叹词,用来强调那个人家的独特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细腻描写和深情赞美,传达了一种逃离尘世喧嚣、向往自然宁静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望甘竹滩

尺地舱低蹴膝难,蒲帆容易刷前湾。

千钗树色双襟酒,万马江声一发山。

侠骨女儿歌陌上,镫华水市簇云间。

金闺那费金钱卜,几次随潮几往还。

(0)

过老鹰崖

众山如鸟雀,突兀见苍鹰。

侧翅尔谁搏,盘空我独登。

虎狼俱辟易,草木尽飞腾。

绝似骑鹏背,扶桑看日升。

(0)

漂母祠

儒坑兵销长城筑。天下苦秦几上肉。

纷纷攘臂争一呼。淮阴壮士甘穷途。

布衣仗剑来都市。亭长晨炊少年訾。

谁知慷慨哀王孙,不在须眉在女子。

斩蛇道中老妪哀。垂钓城下漂母来。

君臣遭遇皆奇绝,一知气数一怜才。

䌟絖终日依淮浦。壶飧解劳风尘苦。

物色已居滕公先,意气终羞绛灌伍。

一饭殷勤讵望酬。千秋庙貌临清流。

我来吊古重惆怅,双双翠羽鸣啾啾。

君不见鸟尽弓藏良将死。皓首功名同白起。

长乐受缚谁为怜。吕后何如漂母贤。

(0)

渡江

片帆双桨稳中流,乞得天风送客舟。

昨夜江南今夜产,玉箫声里上扬州。

(0)

海陵四至堂坐月寄怀宾谷节谷节使师扬州

四并堂中别公去,四至堂中傍公住。

也知公未到斯堂,光辉照遍淮南树。

淮南遗泽海陵长,绍圣名齐有美堂。

康乐达人绵祖德,士安惠政满江乡。

绣衣借寇从来有,六州霖雨争骧首。

夹道焚香送使车,问公还忆棠阴否。

宣慰欣传简郑韩,簪缨休作尚衣看。

堂帘一德承恩易,节钺重来异数难。

圣心独眷江南重,盐梅好作和羹用。

早识元龄公辅才,待偿昭达台垣梦。

蜀冈公燕狎烟霞,别馆题襟护碧纱。

翠饮玉炉三涧雪,红簪金带四围花。

致亲许我听官鼓,绛随才愧兼文武。

八表间停南浦云,一鞭催踏东华土。

甓社珠光照海东,屋梁颜色正思公。

江山夜共冰轮影,丝竹秋生绛帐风。

蕙■仿佛看题字,匆匆廿七年前事。

当时童子问何知,此日勉为清白吏。

月阙微名阚泽惭,祝公开府又东南。

魏公昼锦堂成后,六至还应续美谈。

(0)

傀儡行

郭郎登场鲍老笑,竿木一身任颠倒。

居然歌哭蔡中郎,但少心肝陈叔宝。

都昙答腊乍一声,胡琴羌管咿嚘鸣。

羡君玲珑体骨轻,掉臂直上屏风行。

弋阳新腔变古调,凉州妙舞含余情。

轩然旗帜拥甲兵,领军面目骄可憎。

桃梗路逢土偶语,袍笏从容相尔汝。

喁喁恩怨不肯休,世间有此痴儿女。

魏梁院本无人知,金傀儡亦罢水嬉。

獐头鼠目行处有,五官虽具徒尔为。

虎贲将军木居士,举世纷纷窃其似。

扶娄狡狯亦大奇,能令公怒令公喜。

市人一閧傀儡止,偃师之技只如此。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宗楚客 詹敦仁 邢参 韩琮 韩菼 江万里 钱大昕 魏禧 冯梦祯 陈抟 王居安 陈寿祺 甄龙友 归子慕 刘泾 载湉 支遁 张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