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临郁孤台,白日忽已没。
桓桓高昌公,回车奋馀烈。
平生鹰扬姿,矢以须溅血。
生既负主恩,愿为厉报国。
拔剑杀二人,公回仗死节。
魂招不可来,剑冷台前月。
南临郁孤台,白日忽已没。
桓桓高昌公,回车奋馀烈。
平生鹰扬姿,矢以须溅血。
生既负主恩,愿为厉报国。
拔剑杀二人,公回仗死节。
魂招不可来,剑冷台前月。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周巽对故参政全公子仁的哀悼之作。全诗通过描绘主人公全公子仁英勇的形象和其对国家的忠诚,表达了对他的深切怀念与敬仰。
诗中首先提到主人公“南临郁孤台”,暗示其身在南方,面对夕阳西下,象征着生命的结束。接着,通过“桓桓高昌公”这一形象化的称呼,赞美了全公子仁的英勇与威武。他“回车奋馀烈”,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展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
“平生鹰扬姿,矢以须溅血”两句,进一步刻画了全公子仁勇猛无畏的性格,他像雄鹰般翱翔,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生既负主恩,愿为厉报国”则直接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奉献精神,即使生命有限,也愿意以死报答国家的恩赐。
“拔剑杀二人,公回仗死节”描述了全公子仁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敢地对抗敌人,最终壮烈牺牲的情景。而“魂招不可来,剑冷台前月”则以凄凉的景象,表达了对全公子仁英灵无法归来的哀伤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其英勇事迹的永恒纪念。
整首诗通过对全公子仁英勇事迹的深情追忆,展现了古代士人对国家的忠诚与牺牲精神,以及后人对其高尚品质的深深敬仰。
出郭天气阴,驱车日亭午。
漫漫山中云,犹作衣上雨。
仙山八百里,胜槩随步武。
稽首金地尊,栖心玉京侣。
浮空方广寺,楼殿若可睹。
石梁泻悬流,下有老蛟怒。
我来净焚香,千花发茶乳。
拟访林下仙,飞来但金羽。
君不见江城梅花春欲动,剪冰仙人作花供。
客来酒尽甘啜醨,常恨公田无秫种。
雪晴梅蕊更可爱,百匝来看地犹冻。
杖藜一笑答春风,岂必鸣鸾与歌凤。
幽香要自己心清,冷艳不禁还目送。
兴来往往得佳句,落纸挥毫字尤纵。
却惊车阵有勍敌,旋结赵叟盟衡雍。
孤芳未省须刻画,百卉应先厌嘲弄。
我如蟋蟀鸣苦迟,君似骅骝骤难控。
相如上林晚奏雅,灵均喜橘工记讽。
不妨聊继广平公,东阁疏枝与君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