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抱孤村。篱掩闲门。似柴桑隔断红尘。
岚光澹淡,草色缤纷。恰花为友,石为丈,竹为君。
乌程酿酒,紫笋翻春,觉翛然鱼鸟相亲。
更邀野老,共与评论。但一炉烟,一钩月,一帘云。
水抱孤村。篱掩闲门。似柴桑隔断红尘。
岚光澹淡,草色缤纷。恰花为友,石为丈,竹为君。
乌程酿酒,紫笋翻春,觉翛然鱼鸟相亲。
更邀野老,共与评论。但一炉烟,一钩月,一帘云。
这首清代董元恺的《行香子·其二》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村居图景。"水抱孤村,篱掩闲门",以流水环绕着孤立的小村庄,篱笆轻掩的门户,营造出一种远离尘世的静谧氛围。"似柴桑隔断红尘",引用陶渊明的典故,暗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岚光澹澹,草色缤纷",山间的雾气轻柔,草地色彩斑斓,展现出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花为友,石为丈,竹为君",诗人将花草、石头和竹子人格化,表达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
"乌程酿酒,紫笋翻春",酒香四溢,春笋鲜美,生活简朴而富有诗意。"觉翛然鱼鸟相亲",诗人感到自由自在,与鱼鸟为伴,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最后三句"更邀野老,共与评论。但一炉烟,一钩月,一帘云",邀请村中的老人一同品评生活,享受的只是简单的烟雾、月色和云帘,流露出诗人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心境。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多年不省庐山面,江上初从望中见。
秀骨苍颜五老人,顾我欣然如素善。
香炉峰顶紫烟浮,瀑布遥看银汉流。
云舒霞卷互明灭,倏忽变态无停留。
却疑清梦寻丘壑,风物何为宛如昨。
纵令真是梦中看,梦未觉时良不恶。
平生所愿今乃偿,宽著日月游山房。
青鞋布袜久已办,百钱挂杖聊徜徉。
蔷薇花落笋斑斑,酝酿清和数日间。
杜宇不知春去了,又啼斜日过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