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有敝庐,竹树近扶疏。
傍岩开灶井,横涧引庭除。
障子游仙画,屏风章草书。
谁言非面俗,更欲赋《閒居》。
山人有敝庐,竹树近扶疏。
傍岩开灶井,横涧引庭除。
障子游仙画,屏风章草书。
谁言非面俗,更欲赋《閒居》。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中生活的宁静与雅致。诗人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山居环境的清幽与和谐。首句“山人有敝庐”,开门见山地介绍了主人公的身份和居住环境——一座简陋但充满自然气息的小屋。接着,“竹树近扶疏”一句,通过竹树的茂盛生长,展现了山中生机勃勃的景象。
“傍岩开灶井,横涧引庭除”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居生活的日常场景。灶井的开设,不仅满足了生活所需,也体现了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横涧引庭除”则暗示了水源的便利,为生活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障子游仙画,屏风章草书”两句,通过“游仙画”和“章草书”的描述,展现了主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修养。游仙画可能寓意着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而章草书则体现了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最后,“谁言非面俗,更欲赋《闲居》”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不屑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不仅满足于眼前的宁静生活,还渴望通过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考,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艺术和精神自由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生活的超越,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宾主铛坐成三丁,以菊分题君得屏。
两屏夹立君中坐,君其吉兆当屏星。
化工开花等儿戏,园子结花象物形。
宗英乘船正荡漾,而我对塔方岧亭。
人幸似花同臭味,花亦与人共芳馨。
菊潭之水明且清,楚畹之英驻而龄。
细思杜老看谁健,争似刘伶终不醒。
男儿闻健且饮酒,良辰莫作痴冻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