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投一瓢,十年不到岸。
蜉蝣嬉暮尘,安知世有旦?
大海投一瓢,十年不到岸。
蜉蝣嬉暮尘,安知世有旦?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宇宙、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思考。首句“大海投一瓢,十年不到岸”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大海比作广阔的宇宙,一瓢之水则象征着个体的存在或短暂的时间。十年不到岸,寓意着即使个体再渺小,其影响也难以在浩瀚的宇宙中迅速触及边际,强调了时间和空间的无垠与个体存在的局限性。
接下来的“蜉蝣嬉暮尘,安知世有旦?”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蜉蝣是自然界中寿命极短的昆虫,它们在黄昏的尘埃中嬉戏,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而“安知世有旦?”则提出了一个反问,暗示即使蜉蝣的生命如此短暂,它们也无法预知或理解新的一天的到来,从而引出对生命意义和宇宙真理的追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深刻的哲学思考,探讨了个体与宇宙、生命与时间之间的关系,以及面对无常世界时人类的困惑与探索。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想象力,也反映了清代文人对于生命本质和宇宙奥秘的深刻洞察。
胶扰劳生,待足后、何时是足。
据见定、随家丰俭,便堪龟缩。
得意浓时休进步,须知世事多翻覆。
漫教人、白了少年头,徒碌碌。谁不爱,黄金屋。
谁不羡,千钟禄。奈五行不是,这般题目。
枉费心神空计较,儿孙自有儿孙福。
也不须、采药访神仙,惟寡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