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
请缨系南越,凭轼下东藩。
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
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
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
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
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
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
请缨系南越,凭轼下东藩。
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
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
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
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
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
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此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在动荡的时世背景下,抛弃笔墨而投身于军旅生涯的情景。开篇“中原初逐鹿”即点出了动乱之际,英雄辈出争霸业的历史画面。“投笔事戎轩”则显示诗人本身也放下文人应有的书卷,而是选择了马上挥戟的军旅生涯。
“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表明尽管世事难以预料,但内心的坚定信念依旧如故。诗人在这动乱之际,仍然保持着自己的初衷和理想。这份坚持与执著,是诗中最为可贵的情操。
“杖策谒天子”则是说到诗人直接面对帝王,表达了自己的忠诚与愿望。接着的“驱马出关门”、“请缨系南粤”,“凭轼下东藩”描绘的是诗人奔波于战场之上,用生命去捍卫国家的疆域。
“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通过对山川的描述,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紧接着,“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则给人以一种萧瑟、凄清之感,这些都是对战争中孤独与寂寞心理状态的描绘。
“既伤千里目,还惊九折魂”表达了诗人对于长久战乱所带来的心灵创伤深有感触。这份创伤不仅是肉体上的,更是心灵深处无法愈合的痛楚。
最后,“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则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于那些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英雄人物的缅怀之情。紧接着的“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则是用历史上忠诚守信的典故来强调诗人自己的誓言和承诺。
全诗结尾处,“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则是一种超脱世俗功名利禄的豁达心态。诗人在经历了无数艰险之后,对于个人所追求的“意气”与“功名”有了一番深刻的省思,似乎已经看破红尘,达到了另一层次的精神境界。
总体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与丰富性,是一篇集情感、理想与现实于一身的力作。
王郎何人著柘黄,欲与赤伏争翱翔。
汉炎中断天复炽,肘后顽石胡为光。
萧王挥戈指幽蓟,战血满野风尘苍。
募兵返得市人噱,当时南驰亦苍皇。
鸢鞮城东滹水长,北风烈烈天雨霜。
前驱候骑两失色,河虽流澌无可航。
兔肩麦饭未下咽,大冰横合坚于梁。
古称王者阨不死,淮陵一言殆天使。
赤龙已渡凌四开,白鱼跃舟未逾此。
坛亭王气如水清,妖彗邯郸死灰耳。
彼苍有意开真主,固令若辈先驱处。
君看陇蜀最健者,一旦等蛙终汉虏,王郎区区安足数。
苍茫此日龙华渡,漠漠野烟生绿树。
留在长河阅世人,万古朝宗浩东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