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再用韵·其六》
《再用韵·其六》全文
宋 / 杨公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孤竹赤松子,定交泉石间。

不关渠势利,落得自萧閒。

画写景中景,云分山外山。

兴来时散策,兴尽便知还。

(0)
注释
孤竹:比喻高洁的品格或隐士。
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象征超脱尘世。
定交:坚定的友情。
渠:他,指世俗之人。
势利:追求权势和利益。
落得:最终得到。
萧閒:清闲、宁静。
画写:绘画表现。
景中景:画中的景象仿佛真实世界。
云分:云雾将山峰分开。
散策:随意散步。
兴尽:兴致消退。
翻译
孤独的竹林和赤松子,他们的友情定在山水之间。
他们不关心世俗的利益,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画中的景色描绘出真实的风景,云彩将远处的山峰分隔开来。
兴致来时就随意散步,等到兴致尽了自然知道该回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自然山水之间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孤竹赤松子,定交泉石间",开篇即设立了一个高洁而独立的意境,隐喻诗人超脱世俗的态度。"不关渠势利,落得自萧閒",表明诗人对物质利益毫不在乎,只求自然自在地生活。

接着,“画写景中景,云分山外山”,则是通过书画手法来捕捉和表现自然景观,其中“云分山外山”更添了一层深远的意境,显示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和艺术表现。

最后,“兴来时散策,兴尽便知还”,展现了诗人在大自然中徜徉的情景,以及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归来的宁静心态。这不仅是对自然的一种顺应,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自我调适。

全诗通过对山水之美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超然物外、返璞归真的生活追求,以及内心深处对于自由和宁静的向往。

作者介绍

杨公远
朝代:宋

杨公远(一二二七~?)(生年据本集卷上《生朝(己巳)》“初度今朝四二年”、卷下《初度(丙戌)》“今朝六十从头起”推定),字叔明,号野趣居士,歙(今安徽歙县)人。善诗工画。终生未仕,以诗画游士大夫间。有《野趣有声画》二卷。事见本集卷首宋吴龙翰序、卷末方回跋,《元书》卷八九《方回传》附。 杨公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刻本,无异文)。
猜你喜欢

再次韵·其十一

江南秋熟转饥寒,头上犹簪列士冠。

鸡犬全家上天去,学仙悔不事刘安。

(0)

题倭僧所画菖蒲小景四首·其三

昔在嵩高日,仙人不可招。

独行南涧底,采得虎须苗。

(0)

三月十八日同饶介之冯仁伯张道源王伯纯雅集城东李氏园亭赋此

三月雅集未知还,况复夕阳犹在山。

金刀刻字碧筠上,玉卮行酒青松间。

三年不见兵马息,一日且放吾侪闲。

桃花杏花正无数,明朝更约来东关。

(0)

送诗僧立平山住图山

东遐寺东遐只在,海门东二月西桥。

送远公明月不来,过竹下白云相引。

到山中早时彷佛,三生会何日风流。

一笑同少待春晖,野花发新诗还肯。

(0)

寄四明梦堂噩禅师兼简用堂上人

五山十刹郁嵯峨,独爱溪堂隐薜萝。

淮海故人今有几,江湖尊宿近无多。

不闻毛女求诗去,每见倭僧问法过。

说向梗公重相忆,碧云日暮奈愁何。

(0)

和黄观澜军前见寄韵兼呈高志道秘卿

干戈久动阻淮滨,喜得边庭捷报真。

东海鱼虾初入馔,中原桑枣半为薪。

秘卿船未移涡口,左辖军先入寿春。

多少手无兵刃者,可怜犹是贼中人。

(0)
诗词分类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杨时 谢逸 虞堪 罗伦 王弘诲 叶颙 朱朴 庞尚鹏 邹元标 释智愚 郑珍 释心月 尹廷高 叶春及 黄仲昭 曹溶 曹伯启 宋伯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