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郡看如此,扁舟意若何。
白云天目遍,春水太湖多。
怪事宁词赋,幽人自薜萝。
平生无俗客,三径许谁过。
一郡看如此,扁舟意若何。
白云天目遍,春水太湖多。
怪事宁词赋,幽人自薜萝。
平生无俗客,三径许谁过。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江南山水画卷。诗人以“一郡看如此”,表达了对眼前景致的赞叹,接着以“扁舟意若何”引出内心的思绪,似乎在思考着人生与自然的关系。
“白云天目遍,春水太湖多”两句,通过“白云”和“春水”这两个意象,展现了季节更替下的自然之美,天目山的云雾缭绕与太湖的春水浩渺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图景。
“怪事宁词赋,幽人自薜萝”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诗人自己比作隐居山林的“幽人”,以“薜萝”象征其归隐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最后,“平生无俗客,三径许谁过”两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生活态度——他希望远离尘嚣,不为世俗所累,只愿有知音来访,共赏这山林间的清幽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理想。
钓鳌海上任公子,曾与庄周钓秋水。
长风鼓浪非所忧,断掣虹霓未云已。
时人闻此谓我夸,我闻为君长惊嗟。
欐梁不为鼠穴用,天河乃可横仙槎。
君家昔住海东邑,柳侯一见如曾识。
相逢大笑倾酒壶,诵君文章洗胸臆。
东风吹船忽西下,扬马声名孰相借。
醯鸡未信云中鸾,结绿青萍岂闻价。
人才自古难过知,丈夫未肯轻扬眉。
杜陵岂是不鸣者,孟生老作襄阳儿。
炎歊吹风九天热,相忆林幽洒云发。
拄杖可待或有期,为扫秋空待明月。